302 Found


nginx/1.22.0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1.22.0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1.22.0

您的当前位置:i新闻 > 今日重磅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1.22.0

六旬篾匠期望手艺后继有人

2019-11-16 08:59 来源: 长江网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1.22.0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1.22.0

  长江网11月16日讯(i记者陶火应)新洲区旧街街九明湾村64岁的梅育斌老人,13岁跟随师傅当学徒做篾匠,一生与竹编结缘,虽然已是退休的年龄,但他却丢不下这门老手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竹制品的需求日益减少,老梅只能通过每年的赶庙会来销售这些竹制品。昨日,梅育斌老人很无奈地对记者说,由于工作辛苦收入少,这个行当正面临后继乏人的局面, 希望能找个徒弟,把我的手艺传下去,哪怕当成一个爱好也行。

  坚守老手艺51年

  据64岁的老篾匠梅育斌老人介绍,13岁时跟随哥哥拜邻近扁担山村陶师傅当徒做篾匠,如今已经做了51年了,刚开始是学拆和补(蔑器)、削青,从简单的开始学。学习篾匠手艺其实是个苦活,每天天蒙蒙亮就得起床干活,直到天黑才歇手,一年四季除了农忙时节回家,几乎都是跟着师傅在外“上工”。

  学艺的过程虽然艰苦,但是,咬着牙坚持下来。篾匠入行容易,但是做精品难。就拿比较简单的箩筐来说,都要经过选竹、砍竹、破竹、劈片、剖篾、撕篾、刮篾、定型、固边、编篾、锁口等,全凭手工操作,每一步都有讲究,环环相扣。

  幸运的是,仅用3年时间,就把竹篮、饭捞、箩筐、簸箕等常用的农用工具都学会了。17岁那年,离开师傅开始“单干”。每天都要干活,一年要做300多天,主要是按季节做活,比如夏天,一般做竹床、竹垫,春天做,竹米筛、箩筐、竹蒸笼等。篾匠手艺陪了我一生,尽管竹制品市场遇冷,但我一直坚持到现在不愿放弃。

  一次赶庙会卖竹货让他重拾信心

  据梅育斌老人透露,他学艺回家单干的第5年就开始带徒弟,他瓣开手指算了算,从1974年到1983年共带了9个徒弟,如今除大徒弟去世外,其余8个徒弟都改了行,手艺没人传承,这也让我很无奈。

  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塑料制品和不锈钢铝制品的出现,传统的竹器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篾制品几乎被淘汰,从削竹篾子开始到成品要耗费四五天时间,除去成本基本上挣不到什么钱。我们做篾匠的也没活干,后来就想作每年将篾制品做好,等到花朝节期间赶集,利用节会,把自己平时做的竹篮子、箩筐、筲箕、筛子、簸箕等竹器具用车拖到花朝节上去卖,每年能卖出8000元至1万元。

   竹编手艺盼后继有人传承

  梅育斌老人说,愿意免费到学校给学生上“竹编” 课,更希望找个年轾的徒弟,把我的手艺传下去,哪怕当成一个爱好也行。

责编:赵乐宁

声明:

1、i新闻为长江网原创栏目,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2、本栏目所有内容为网友提供,如涉及单位、团体或个人对内容有异议可向长江网提出,联系电话027-85778997。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1.22.0

相关阅读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1.22.0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1.22.0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1.22.0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1.22.0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1.22.0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1.22.0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