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 Found


nginx/1.22.0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1.22.0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1.22.0

您的当前位置:i新闻 > 校园新闻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1.22.0

大学生跻身理财人群行列但不占主流

2014-04-16 09:22 来源: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1.22.0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1.22.0

(长江网i记者 贾宸琰 庄越 黎锦)现如今,余额宝等“宝宝军团”风生水起,各大银行不甘示弱,纷纷推出新型理财产品。理财不再是白领的专利,不少大学生也跻身理财人群行列。

    一部手机,绑定一张银行卡,动动手指,就能打理自己的小金库。用余额宝的收益买份早饭,用投资股市赚的钱给自己买台新手机,使用比特币在网上进行交易……这让没有固定收入来源的大学生也品尝到“花自己赚的钱”的滋味。

    有关大学生理财的新闻层出不穷,一时间理财似乎成为了大学生的新标签。热度不减的新闻话题让不少人有了“大学生理财已成主流”错觉,然而记者调查发现,现状并非如此。 

理财人数不过三分之一?大学生理财仍未成主流

    新闻学院网络传播学专业大三的彭刚林同时使用阿里巴巴的余额宝、腾讯的理财通、网易的网易宝、苏宁的零钱宝几种理财产品。他平常出门身上不放超过一百元的现金,银行卡里的钱也是以最快速度转入理财产品中。

    然而,校园中像彭刚林这样的“理财迷”似乎并不占主流。

    记者在全校范围内发放“大学生理财状况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88份,其中有43.62%的受访者表示,从未考虑过理财。

    根据随机调查访问的数据显示:我校大一经济类专业中,理财的人数没有超过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其中,经济学专业37人中12人理财;启明班20人中3人理财,统计学专业23人中3人理财;理财人数最多的国际商务和英语商务专业,49人中有12人理财。

    非经济类专业的班级理财状况差异甚大。广告1301班31位学生无一人有过理财行为;生物医学工程1101班,26人中有5人接触过理财产品;而对外汉语1201班,35人中有12人理财,超过了总人数的三分之一。

    对于不理财的大学生来说,没有本金、抽不出时间、觉得没必要、害怕承担风险、父母不支持……种种原因使他们对同龄人理财行为持观望态度。调查中33.52%的受访者表示没有时间和精力理财,25.26%表示自己没有理财的意识,18.99%认为父母会定期汇钱,不需要理财。

    新闻学院大二的廖佩伊觉得自己没有理财的必要,她表示:“我平常消费较多,也没有闲钱用来理财。”

    计算机学院大二的敬建甫,大一时每天花4、5个小时关注比特币的资讯并进行操作,现在每天只花4、5分钟简单浏览信息。谈及原因,敬建甫说一方面因为被套牢了,决定长线持有;另一方面也确实没必要时时关注,没有这个时间成本。

    同样投资比特币的光电学院大四的周小球(化名)投资本金四万,去年10月到11月,比特币一路猛涨至一个比特币8000元人民币,他在一个月内净赚六万。“但那段时间常常睡不好,因为晚上睡觉的点和早晨起床的点,比特币都会有波动。”他每天花大量时间浏览资讯,为了得到最及时的消息,他在国外购买了VPS,在国外的网站查找讯息。

    周小球坦言自己大四之前忙学习,从未接触过比特币。因为已成功保研,所以才有时间、精力理财。“大一、大二、大三的学生根本不可能有时间操作好比特币。”

    >>>理财不为赚钱?亏了就当“交学费”

    大学生因何理财?有过理财经历的受访者中,有42.02%表示理财是为了节约开销、合理消费;有33.51%认为理财是为了学习、积累经验;21.28%想通过理财投资挣钱。

    经济学院国际商务专业的蔡晨辉有记账的习惯,并使用余额宝。“高中以前家长陪伴在身边,不需要自己理财。上大学后独立了,想自己打理钱财。”

    人文学院中文专业大二的刘智浪不久前参与了易方达基金,但这种基金风险极低,她投入得也不多,仅仅以体验为主。

    计算机学院大三的何斌从去年开始投资比特币,之前还投资过股票。何斌强调自己理财不是为了赚钱,只是想感受一下其中的规则。谈到收益情况,何斌说:“几乎没有收益,只是保持平衡。”

    经济学院大二的刘刚参加过两次模拟炒股大赛。分别是由经济学院主办的中兴证券第十届第十届模拟炒股大赛和管理学院主办的国泰君安模拟炒股大赛。“我今后就想从事理财方面的工作,所以现在理财就是为以后打基础的。”

    国际商务专业的钟鑫从高考后开始炒股,最多的时候亏过三千多,但很快赚回来并用炒股赚得的利润交学费。大学前的假期,因为时间充沛,钟鑫以短线投资为主。“主要是学习经验,现在因为学习没有太多时间操作,就做长线投资。”

    钟鑫学习的专业经常涉及股市方面的知识,他认为炒股是个长期的过程,必须了解公司发展走向。“所以现在更多是积累专业知识、了解行情,赚钱倒是次要的。”

    理财投资亏了怎么办?被比特币“套牢”的敬建甫调侃道:“就当做练心性,交学费了。”

    调查中,36.17%的受访者表示,如果亏损会向父母求助;43.62%表示会通过其他方式补偿,比如做兼职、节省开支、储蓄生钱等;剩下的受访者表示会停止使用该理财方式或是对亏损无所谓。

    >>> 理谁的财?投资本金多为父母提供

    大多数理财的大学生的本金由父母提供,严格来说,理的是父母的财。调查中,有76.6%的受访者理财本金由家长提供;18.09%是自己劳动所得;还有5.32%表示本金来源不固定或者是来自压岁钱。

    去年4月,刘刚参加模拟炒股比赛后正式开户炒股。他用的是小姨的账户,本金2万元,每天下课的时候浏览行情并操作。 同样是经济学院大二的冯小楠去年开户炒股,投入本金1万。父母提供本金供她自己操作,盈亏波动在两百元左右。“经济学院有好些同学炒股炒得不错,本金大多是父母给的。”

    计算机学院大二的胡明浩原来用妈妈的账户炒股,2个月前用父母给的一万元本金自己开户炒股,炒股的过程中有亏有赢。“我对股市有兴趣,也是想亲身实践一下,既然得到了妈妈的支持,就放开去做了。”他还做过债券逆回购,都是在父母支持下进行操作。

    国际商务专业的藏劲哲的父母,一下给他汇了一万元。听说最近余额宝很热,藏劲哲觉得阿里巴巴是大公司,可信度高,就把这笔钱存入了余额宝。

    也有不少大学生理财用的是自己的本金。彭刚林从去年6月1 到今年1月,他和同学共同经营了一家小卖部,以出售零食为主,赚了几千元并把赚得的钱投入股票账户和各类理财产品中。除此之外,父母每月往他银行卡里打的1500元他也进行有效分类。彭刚林把消费后结余的钱存进理财产品当中,每月能获利四、五十。

    材料学院大二的谢添上学期投资了三千元操作比特币,本金都是他生活费结余下来的部分。

    周小球的(化名)父母每月给他汇一千元生活费,他理财资金都是自己的奖学金。大学四年多次获国家奖学金,并接过多个政府级项目的他三年存下了四万元,他将这四万元用于投资理财。

传统理财方式遇冷?网络交易更便捷

    记者走访了多家校内提供理财业务的银行和证券公司,发现传统的理财方式,尤其是实体店的理财业务在大学校园内并不受学生欢迎。

    中信证券的理财咨询人员表示,他们的理财产品“天天利财”已办至第100期,只需要在柜台开户,即可办理理财业务,参与起点仅为1000元。除此之外,中信证券还会不定期举办理财讲座。即便如此,前来办理的学生仍然不多。“咨询和办理理财业务的多是老师,听讲座的学生也不多。”

    中国农业银行的屏幕正滚动播放着本季度最收欢迎的理财产品收益情况。大堂经理告诉记者,学生购买理财产品的人数并不多。前来咨询、购买的多是老师和退休职工。“在农行买理财产品需投资5万元以上,学生一般没有这个数额的本金。”

    西校区的汉口银行的工作人员向记者推荐资金宝,他说这款产品是保本型的,又比活期收益高,比较适合学生投资。但基金投资的起金也是五万,工作人员坦言:“基金产品学生不太过问。”

    当记者向中国工商银行瑜珈山支行的工作人员了解适合学生的理财产品时,她表示还是有不少学生来咨询相关理财产品的,但真正投资的比较少。

    周小球平时通过天天基金网、汇添富基金网(99fund)进行投资交易,投资P2P也是网上找名声较好的买家。(P2P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借贷,而P2P理财是指以公司为中介机构,把这借贷双方对接起来实现各自的借贷需求。)“比特币、基金、P2P网上都可以进行及时交易,去实体店购买理财产品耗时费力,太麻烦。”

    >>>父母无法理解?投资比特币多不告知父母

    大学生投资比特币的人群日益庞大,但采访中记者发现,许多投资比特币的大学生并不将投资情况告知父母。

    何斌认为,比特币不适合大多数人理财,尤其是现在受正面、负面新闻等原因的影响有波动太大。“感觉投资比特币更像赌博,而且比特币没有跌停,一旦系统遇到问题,就没有存在价值了。”因此他一直没有将投资比特币的事情告诉父母,担心他们不能理解。

    同样投资比特币的谢添表示肯定不会告诉父母,他笑称父母一定会跟他说:“你要好好学习,赚钱投资理财还不是你考虑的事情。”

    然而也有父母明确对孩子投资比特币表示支持。董弋嵩是经济学院金融专业大二的学生,大二上学期买过比特币,他因为担心风险仅仅投资了两百元,赚了50元就抛售了。相反,他父亲鼓励他投资两千元。

    经济学院钱雪松老师并不赞成学生投资比特币。他说:“比特币的价格波动很大,比如俄罗斯现已不能用做货币交易。我不推荐大学生做比特币,时间上和精力上也不允许。”

    >>>理财专属经济专业学生?经院老师并不看好大学生理财

    经济专业开设了不少与理财相关课程,比如证券投资课。很多经济学院的学生把理财看成自己未来工作的练兵场。那么,理财是不是经济专业学生的专利呢?

    计算机学院的胡明浩对这种说法并不认同,他认为炒股并不是比拼专业知识。“巴菲特说炒股小学生就够了,一个教金融的老师炒也不一定能赚。我觉得炒股重在对于市场、公司的认识。”

    不是经济专业的学生该如何获取理财信息呢?调查中,47.87%的受访者表示从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获知;33.51%的受访者通过父母获得相关资讯;还有13.3%从学校的理财讲座和竞赛活动中获得理财信息。而超过75%的受访者认为有必要开设与理财相关的课程。

    记者采访的几位经济学院的老师观点十分一致,都对大学生理财持谨慎态度。

    经济学院的钱雪松老师明确表示了解理财的知识即可,并不赞成实际操作。“大学生作为纯消费者,平时生活即使剩下钱,数额也不多。如果真的有多余的钱,应该让父母去操办,让父母投资,而不是自己用来理财。”

    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继生认为小额度投资是可以接受的。“大学生理财的风险肯定由父母承担。大学生简单了解、熟悉市场运作方式还是很好的,但不提倡以收益为目标。”他认为,大学生不应该把理财当成一种增加自己收益的方式。特别是大额度投资风险确实很大,不适合仍不具备成熟理财观的大学生。

    经济学院副教授易江认为没有收入的大学生更应节流而非理财。“我听广播时了解到,有些大学生因为各种聚会1个月花2、3千。虽然现在生活富足了,但是大学生也应该学会节俭。理财有赚有赔,节俭也是理财方式。”易江认为大学生用父母的钱理财,损失了也不觉得心疼。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胡晖也表示:“学生的收入太少,不太好理财。”他举例说银行都是“嫌贫爱富”的。他建议大学生在理财时应选择耗费时间、精力少的,又具有一定收益的理财产品,比如余额宝。

 

                                                                                               责编:齐云

声明:

1、i新闻为长江网原创栏目,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2、本栏目所有内容为网友提供,如涉及单位、团体或个人对内容有异议可向长江网提出,联系电话027-85778997。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1.22.0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1.22.0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1.22.0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1.22.0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1.22.0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1.22.0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1.22.0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