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信息化手段培养创新型人才 实现教育高位公平

2015-05-20 10:55 来源:
调整字体

华中师范大学校长杨宗凯

(新华网)华中师范大学校长杨宗凯日前在接受新华网专访时表示,随着当前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我们应抢抓机遇,加快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从基础教育开始培养创新型人才,实现教育高位公平。

    世界各国争相布局教育信息化

    杨宗凯指出,二十一世纪以来,教育信息化潮流势不可挡。世界各国都在争相布局教育信息化,抢占未来发展战略制高点。美国在1996年就提出了教育信息发展计划,十多年来先后四次颁布国家教育技术计划。英国实施了“利用技术促进学习”计划,在2012年的科教预算中增加1.6亿英镑用于信息基础设施。日本在2010年发布《教育信息化指南》,相继制定e-Japan、u-Japan和i-Japan三大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韩国于2011年推出“智慧教育战略”,投资20亿美元推进教育信息化。

    专家认为,在这股教育信息化的潮流中,MOOCs、翻转课堂、智慧教育、可汗学院等教育模式应运而生,强烈冲击着学校教育的传统堡垒,彰显出信息技术在当代教育变革中的重要意义:一是信息技术跨越时空的优势有助于实现教育资源配置的革命性变化,能使数以亿计的人便捷地获得优质教育;二是信息技术所能提供的选择性、自主性和个性化学习机会,有助于实现教育理念与行为的革命性变化,培养适应信息时代需求的现代化人才。正因为如此,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化协同创新中心近年来一直在从事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研究与探索工作。目前,协同中心拥有国家或省部级研究基地9个,院士2人,拥有一支以中青年学者为主的科研团队。研究中心加强与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多所国内外知名大学协同合作,并引入国内三大通讯运营商积极参与。

    协同中心由首席专家杨宗凯教授牵头,围绕未来信息化课堂教学环境建设与应用的若干关键技术,创建了以电子双板为核心的云端一体化的多模式“未来教室”。“未来教室”以学生为中心,着重强调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信息化,体现教学个性化需求,更新教学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目前华中师范大学已经在北京、广东、江苏、湖北、新疆、甘肃等地建成中小学“未来教室”1400余间,5万多名中小学师生已提前进入到教育信息化新时代。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