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幸福账单”里的“家国初心”

2015-06-30 21:53 来源:
调整字体

  (新华社)2012年6月28日,被赣南人民誉为“幸福宝典”的《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

  三年过去,954万赣南人不妄时代眷顾,不负历史重托,交出了一份惊羡世人的“幸福账单”。

  透过那一组组跳动着的数字,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民生之变、经济之变,更是背后那曾经失落而又复燃的家国情怀。

  家在国中,言笑晏晏;国在家中,生生不息。

  这种情怀,让赣南人民在小康路上迅跑。

  这种情怀,润泽着这片土地永远的岁月。

  恪守初心 方得始终

  苏区时期参军参战的赣南儿女有93万余人,占当时当地人口的三分之一,多有满门忠烈;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从于都出发的8.6万多人,只有不到6000人抵达陕北,平均每公里就有三位赣南子弟倒下。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从诗词歌赋到万卷史书,说不完道不尽的,正是这家国情怀。

  新中国成立以来,各方倾情关爱,赣南苏区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战争创伤、历史欠账太多,加上自然、地理等原因,赣南仍是全国较大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民生之艰,百姓之苦,攸关国之兴衰。

  市委书记史文清深深感到,要和全国人民同步小康,赣南亟需国家特殊政策支持。

  为此,赣南组织全市干部下乡调研,摸家底,向中央反映疾苦。

  不想这一举动却频遭非议。有人说,史文清把老底揭了,这是要钱不要脸;更有人劝他,不要冒政治风险,搞得好像以前的领导不能干事一样,难道共产党在赣南几十年白干了?

  “我可以不要脸,但如果能换来900多万赣南人民的脸面和笑容,幸福和尊严,值。”史文清说。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共产党人的追求和开万世太平的家国情怀一脉相承。

  2011年12月,习近平同志在《赣南苏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上作出长篇批示,要求进一步帮助和支持赣南苏区发展,予以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使苏区人民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

  2012年4月,由42个国家部委组成的联合调研组深入赣南“把脉开方”。

  在烈属白敬成住的土坯房里,调查组看到,屋内只有一张小床和一张圆桌,家人唯一引以为豪的是白敬成父亲白品交的《革命烈士证明书》,被精心地裱在相框内。

  “看到部分群众生活条件还这么落后,我们深感来得太晚了,欠苏区人民太多了!”一路所见所闻,赣南的贫困状况让调研组成员内心很不好受。

  “把区的真情实况带上去,把群众的期盼愿望转化为政策,是我们这次调研的使命。”联合调研组组长杜鹰说:“不然,我们就对不起这块红色的土地,对不起赣南的十多万革命先烈。”

  为什么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发展让党中央牵挂不已?为什么总书记的一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让赣南儿女潸然泪下?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共产党人未忘初心,更不曾忘记为什么出发,从哪里出发。

  一日无为 三日不安

  曾经,太少的相濡以沫,太多的相忘江湖。

  在龙南县武当镇,从书记到一般干部,只要走出大门,便有村民来考勤。谁也不知道,哪个村民在什么角落里,盯着你的一举一动。

  龙南县水保局副局长赖观路是这里的一名“三送” (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干部。那天,当他胸前别着“三送干部赖观路”字样、手撑写有“百姓利益高于天”的雨伞进到石下村时,引来村民一阵讪笑。

  一次走访时,赖观路听闻村民叶国文受伤的事:一家人借住在山上养殖场里,屋子破墙烂瓦,做工时把脚摔断,老板却溜了。

  “安心养伤,我来帮你。”赖观路帮着叶国文打起了官司。他跑了40多次法院,帮助叶国文要回了10多万元赔偿款。

  叶国文千恩万谢,流着泪说:“你真是共产党的好干部!”

  两年多过去了,赖观路在武当镇名声大振。有村民因请赖观路吃饭未果,跑到水保局局长那告状说,这赖观路什么都好,就是在吃饭这事上没有一碗水端平。

  如今,全市9.3万名干部每人都有群众联系户,228万户群众每户都有干部挂点帮扶。

责编:朱曦东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