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一个驻村工作队员的扶贫故事

新闻中心 > 人文新洲

2020-09-27 14:40 来源: 长江网
【字体:

  长江网讯 熊敏军,男,1968年6月生,中共党员,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磨山管理处景容部园林高级技师,驻新洲区潘塘街谢畈村扶贫队员。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响应党的号召、服从组织安排,从2007年元月开始一直从事扶贫工作,先后新洲区凤凰街道毛冲村1年、旧街街道利子河村5年、道观河街道石寨村 3年。2015年10月底,根据武汉市扶贫攻坚统一部署,又转战到潘塘街谢畈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成为一名光荣的扶贫“战士”。到今年已经是第14年了,是一名地地道道的“扶贫专业户”!

  服从安排 履行共产党员义务

  2015年10月27日,熊敏军服从组织安排,再一次踏上了扶贫的新征程。他深知,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与以往的工作不同,这一次主要是强调“精准”,一改过去大水漫灌的方式,要做到精准滴灌。不搞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要做到“六个精准”,实现“五个一批”。作为武汉市2018年是整体脱贫最后期限。这是事关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工作大局,要立军令状,完不成任务“提头来见”!

  时间紧迫,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在还不具备工作和生活条件的时候,他和同事们一起,深入田间地头,拜访干部群众,摸清了村情民意,掌握第一手资料,找到了工作的突破口,很快进入了“战时状态”。

  14年前,当他的女儿刚开始上小学时,他开始驻村搞扶贫。要知道,他家住东湖磨山,女儿上学需要到十公里外的地方,别人家的小孩都有家长接送,他家的孩子自己乘公交车。现在他的女儿就读大学四年级,并也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马上就要步入社会,他还在驻村扶贫!为了增进与女儿的感情,他唯一能做的是周末多陪陪她,给她做一餐可口的饭菜。艰苦的环境也造就了他女儿自强不息的品格,这也是他最大的安慰。

  他驻队,家庭的重担全落在爱人一人身上。女儿上学要人照料,家里还有两位80多岁的老人也靠她关照,最怕的是老人孩子有个头疼脑热的。这些年,家里老人几次看病住院都是她一人忙里忙外!她有时埋怨:磨山管理处几百号职工,为什么每次都是你!他一方面安慰妻子,耐心解释,争取她的理解,一方面跟领导“做笼子”,一起做妻子的工作。2018年6月上旬,他的母亲再次住院做手术,队友们让他回家照顾两天,他认为目前正是“三查三看”整改的关键时刻,还是以工作为重,婉言拒绝,还是请求爱人去照顾,只到周末他才回家给爱人换个手,“认个错”。陪老人聊聊天,尽尽孝。

  不忘初心 克服各种困难

  贫困村条件很差:一排破旧不堪的教室堆满了杂物,散乱的阳光从屋顶照射下来,在室内形成一道道光柱,灰尘像银河系飞舞的星星。没有一扇完整的门窗,墙面裂纹,地面坑洼,岌岌可危。室内蚊蝇横飞,有蛇鼠出没的痕迹,像多脚虫、蜈蚣以及叫不出名字的虫类应有尽有,简直就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这就是扶贫队员将要生活和工作的地方。

  他和战友们通过简单地清理打扫,置办了必要的生活和工作用品,就开始投入到工作中去。那时候有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与虫鼠“争地盘”,被虫叮蚊蛰蜈蚣咬是家常便饭。他每个周末打药,周一就能清理出上百条虫蝇,还经常与同事们比谁的“战利品”最多。因为房子年久失修,经常是外面下大雨,室内下小雨。他身体单薄,农村冬天寒风刺骨,室内如同露天,盖厚厚的三四床被絮还是冻病了。“轻伤不下火线”,作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他还是带病坚持工作!

  经过与村两委会商讨,与牵头单位市发改委沟通,与潘塘街党工委研究,决定率先发展油茶产业作为长线产品,发展优质稻作为以短补长的项目。说干就干!他和同事们一起,协助村两委做规划、征土地、去杂树、造地形,硬是赶在2016年的清明节前在全街率先完成了300多亩优质油茶基地的建设。

  作为园林方面的专家,他和战友们一起研究方案,指导如何栽植、如何围堰、如何浇定根水、如何除草、如何防治病虫害,手把手地教农民实际操作。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16年,历史罕见的灾害性天气,给刚刚发展起来的油茶沉重的打击。从六月上旬到七月中旬,连续六七场暴雨冲刷,接着又是连续两个多月的高温干旱,使油茶苗木几乎“全军覆没”!他们及时总结经验,向单位申请资金修建沟渠,购置抗旱设备,重新补种。2017年高温干旱期间,和队友们一直深入抗旱第一线指导工作,避免了“重蹈覆辙”。其事迹于2018年10月17日在长江日报融媒体还进行了专题报到。目前油茶成活率达到90%,有些开始开花结实了。功夫不负有心人,主导产业成功在望了!

  牢记使命 兑现党员承诺

  贫困户的认定是事关党的政策能否正确贯彻的前提。为此,他和同事们一道,积极配合村两委会,严格按照“五步工作法”进行认定:个人申请,群众代表评议,村级公示,街道审核并公示,新洲区认定并全区通告。2016年全村15个贫困户45人。2017年根据大数据比对和情况的变化,及时进行了动态调整为19户45人,2018年调整为18户44人。

  他和同事们一起,经常到贫困户家中开展走访调研,指导对口帮扶干部针对每户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还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及时将贫困户的各项需求在社会扶贫网上发布。

  他主要负责贫困户的指导和协调工作,每个月联系对口帮扶干部入户对接,及时传达信息,宣传政策。视帮扶干部为战友。他对每一个贫困户的情况了如指掌,对扶贫政策烂熟于心。

  在政策宣传方面,他将党的各项精准扶贫政策逐条逐句向谢畈村党员群众详细讲解,让他们深刻感受到党对于贫困村、贫困群众的关心。

  在建强支部方面,他每个月参与谢畈村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经常通过解读党章、谈心谈话等办法为谢畈村党员进行培训,切实的提高了谢畈村党员干部的凝聚力与战斗力。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在家远程办公协助村里开展疫情防控及宣传工作,每天与村里联系掌握情况,积极建言献策。谢畈村全村零疑似,零确诊,并被评为首批无疫情村。根据全市统一安排,他在3月23日上午抵达谢畈村,配合村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开展脱贫攻坚收官之年的驻村帮扶工作。

  他是个能干人,也是个甘于吃亏的人。驻村生活条件差,买菜不方便,他就利用业余时间自己动手开荒种菜。耕地、栽植、管理、采摘,他几乎全包了。买菜做饭也是他的专利。做清洁也和同事们抢着干。

  他认为,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是缘分,大家都是手足兄弟,要珍惜这段感情,自己多做点没有什么。

  精准扶贫工作事情比较繁杂,队员之间有分工,但是分工不分家,任务来了,大家一起抬着做。他认为,战友就应该不分你我。

  履职尽责 交出满意答卷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谢畈村2015年脱贫3户7人,2016年脱贫8户17人,2017年最后8户21人全部脱贫,实现了贫困户全部脱贫出列。

  2017年底全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1.4万元。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347元。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先后完成了党群活动中心、医务室、标准化厕所的建设,整个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全村实现了“九有”:有主导产业、有集体收入、有健全的群众服务中心、有小学教育及卫生文化等服务设施、有硬化的通村公路,有入户的安全饮水、有安全的农村电网、有入户的广电通信光纤电缆、有清洁的生活能源,具备脱贫摘帽的条件。

  经过层层审核和评估,一路“过五关斩六将”,2017年谢畈村顺利通过了湖北省和国家验收,整体脱贫摘帽,脱贫攻坚取得了阶段性胜利!2018年、2019年全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过10万元,全村无返贫现象,稳步行进在奔小康的路上。这就是对他最大的奖赏。

  他是最美的扶贫人!他认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应该以服从组织安排为天职,以对党的忠诚为初心,以精准扶贫事业为光荣!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要组织需要,他将无怨无悔的继续扎根农村,为脱贫攻坚、为乡村振兴、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为党的“两个一百年”的目标继续奋斗!

  【编辑:谢源】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