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夫妇为省350元房租路旁搭家从未间断

新闻中心 > 首页社会

2010-12-16 09:33 来源:
【字体:
(西安晚报)一对保洁员夫妇背井离乡来到西安,为了给母亲和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他们每月省下350元的房租,在路边的绿化带旁搭起来的“房子”里已住两个多月。日子过得虽然很辛苦,但他们却觉得很满足。

  重组家庭倍感珍惜

  西安三府湾汽车站是车流、人流、货流集中的地方,保洁员徐师傅夫妇一直工作生活在属于他们的这块小天地中。

  丈夫徐师傅,已年过花甲,从河南老家到西安20多年,一直都以环卫工作维持生计。记者见到徐师傅时,发现他有些驼背,头上戴着顶八角帽,满脸皱纹尽显沧桑,双手满是污垢,粗糙的手长满了常年工作留下的老茧。徐师傅告诉记者,他已经很多年没有回过老家了,老家也没有亲人,原来的老房子恐怕已经塌了。

  妻子姓魏,刚刚44岁的她却是满头白发,看上去比同龄人大许多。在临潼的家中有年迈的老母亲和17岁的女儿,一年前女儿考上了西安的大学。她身上穿着一件破旧不堪的保洁员背心,里面套着一个黑得发亮的毛外套。

  “在西安打工的这些年,吃了不少苦,我俩就想找一个人成个家共度余生。”魏师傅说。之前两人都有过一段不愉快的婚姻经历,几年前两人在西安相识并组建了现在的家庭。

  365天“朝五晚九”从未间断

  夫妻俩每天的工作是从凌晨4时30分开始的,“每天这儿的车特别多,要是等天亮了再来扫地就晚了,那时候卸货的车和人力三轮车整条街都是,根本扫不了。”妻子边扫地边说,“这段路不好扫,每天都得从早到晚不停地干,等到晚上9点,周围店铺都关门以后,人流车流少了才能休息。”

  一直要到晚上10点,两口子才腾出时间做晚饭,吃的是从老家带来的包谷面,魏师傅说,为了省钱他们晚饭都吃包谷面,很少在外面买饭吃。

  他们的“家”就在街边绿化带旁。一辆破旧的农用三轮车和用拾荒捡来的薄木板、木棍、防水布就搭建起了他们的临时居所,“这是全部家当。”魏师傅一边说着一边麻利地从天桥下的角落里取出两大包沉甸甸的包裹,从里面取出有些发黑的被褥,很快铺到了两个捡来的木箱上,这就成了他们的床。像这样,他们已露宿两个多月了。“现在成了家,生活上我们相互有了依靠,心里很踏实,住哪都无所谓。”魏师傅笑着说。

  凌晨3点,夫妻俩就要早早起来,他们要到附近的垃圾台捡些饮料瓶、废纸贴补家用。“捡废品一天也就几块钱,虽然少了点,但是还可以挣口中午饭吃。”魏师傅说。

  省下钱给了孩子和老母亲

  “露天住也没啥不好,睡到这地方夏天凉快,天冷了多加点被子就行,一点都没感觉到冷,原来我们也租过房,我们知道自己是扫大街、拾废品的,身上脏、破烂多,住到哪都被人嫌弃,还不如现在这样,每月都能省350元的房租,我们两口子一个月工资加起来也才1500块钱,而且就在工作的地方住,也不害怕睡过了影响清扫。”魏师傅说,“我们苦点没啥,能省一点就是一点,用这些钱给还在上学的娃补身体,再给老娘送回去点,只要她们过得舒服点我就高兴。”

  魏师傅告诉记者,她和前夫原本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在19岁那年被拐卖到淳化县,还有了孩子,“听到这个消息,我眼前就是一黑,之前满脑子都是把女儿接回来的念头,可现在娃都有了,只盼着婆家能对她好点。”五六年前魏师傅遇到了现在的丈夫,两人结合后育有一子,但孩子还未满周岁就夭折了。“出事那天,孩子就在路边叼着奶瓶对我笑,可我上完工一回来就发现孩子不对劲,送到医院急救的时候已经晚了。”说到这魏师傅流下了眼泪。

  魏师傅说,现在的生活他们两口子已经很满足了,最起码还有个地方睡,有个工作能养家糊口。记者在和夫妻俩接触的过程中,发现徐师傅不太爱说话,总在嘴里叼着一支廉价的卷烟佝偻着身子蹲在马路边上,当记者询问他对于现在的生活是否满足,他慢慢地抬起头,操着河南口音含含糊糊地咕哝什么,仔细一听才知道,他在不停地念叨着:“挺好,只要每天有口烟抽,每星期都能吃点肉就行。”站在一旁的妻子也忙说:“靠双手干活咋都行,现在还年轻能干得动,苦一点没啥,哪有轻松就挣钱的活啊。现在多干点,一来供孩子学个本事,二来攒点钱等老了扫不动了,也好有点钱养老。”

 

 

 

责编:陈明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