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网购秒杀催生专业团队 秒杀软件让网友饮恨

新闻中心 > 首页社会

2011-01-04 10:23 来源:
【字体:
(劳动报)120台半价IPAD,1秒钟就全空了。为什么永远都秒不到好东东?办公室里,一片秒杀失败后的嚎叫。“一填完验证码,就已经没有了。”小陈为这场秒杀足足熬了两个通宵。“我朋友在电信工作,那里的网速够牛了吧,没用,还是没秒到。”

  1元秒杀1888元皮衣;5元秒杀2600元笔记本电脑……临近年底,每次网络秒杀活动,动辄数万名网友守在电脑前,紧盯屏幕、手握鼠标,随时准备送出“致命一击”。2010年12月21日,淘宝聚划算那120台2000元不到的IPAD秒杀活动,更是吸引了上千万人争抢。然而,绝大多数网友都会失望而归,“秒中”概率堪比彩票中奖。

  大多数人都秒杀失败了,到底谁成功了?秒客之间流传这样的说法:不用秒杀软件,你就只能看热闹;不找秒杀团队,宝贝对你来说就是浮云。

  秒杀催生专业团队

  调查发现,越来越多的秒杀活动,催生出一个又一个专门的秒杀团队。

  秒杀团队一般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代客秒杀,也叫代拍团队。网上目前以这种团队居多,他们按照商品价值的5%来收费,或者按照成功率高低收佣金。还有一种是自己秒杀,一旦秒到商品,马上卖出,赚到的钱团队平分。杭州不少高校里就有学生拉来自己的家人组团,并成功秒到过iPhone。

  秒杀团队入行门槛其实很低,一台好的电脑,一根速度够快的网线,最关键的是,必须要有秒杀软件。

  据了解,“秒杀器”通过提前将买家的相关资料填在软件内,秒杀一开始,同时开启10个进程进行抢拍,相当于以一当十,提高秒杀成功的几率。也就是说,当你按着刷新键,好不容易等到页面里的购买选项跳出来,那边的秒杀软件早就点击了10多次了。

  “跟机器拼速度,自然是败多胜少。”360公司安全专家石晓虹分析了数款秒杀软件后说,这种软件其实跟游戏外挂差不多。

  “秒杀软件是通过编程模拟人工操作淘宝、拍拍等网店的下单过程,事先设定好秒杀时间、点击频率、下单信息,就能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整个秒杀过程,肯定比手动操作快。”一个广为传播的“神话”是,曾经有一次秒杀活动的交易时间用了0秒钟。石晓虹透露,类似的技术最早用在网络游戏上,目前已经比较成熟。

  “制作这样一款秒杀软件并不难,秒杀活动购物网站上有专门的模版,一般都是回答一个问题、最短时间内填写好资料或者第几个特定数字下单,就那么几种防范方式。这些方式,在理论上,都可以用编程软件的方法破解。只要破解了这些,秒杀软件就做成了。”一位业内人士透露说。

  3年“秒”了1万单成功率40%

  秒杀团队都是些什么人在操作?他们的利润空间有多少?花钱下个秒杀软件,到底靠不靠谱?

  “完美”所在的团队号称全淘宝最早的代拍专业队伍,一共有30人左右。他们从2008年就开始做了,已经成功了1万多单。“完美”很坦然,他觉得这不过是一份工作。

  “完美”做的是兼职,忙的时候一天要接上百单,一件商品要面对上百个代拍竞争对手。其所在团队的收费标准是这样的:普通价格10元上下,用的是普通的软件、普通的电脑和技术普通的人;旗舰价格25元左右,用的是好一点的软件和电话,有几个人一起帮你秒杀;还有一种旗舰增值服务,要价41元,用杭州的服务器通过光纤宽带代拍,成功率更高。

  代拍团队不能保证百分之百成功,在接单前,他们会用加粗黑体告诉顾客:“承诺一视同仁100%尽力,但不保一定成功。”“完美”的成功率大概在40%左右,这个数字已经很惊人了。

  “完美”他们赚的其实就是佣金,不管有没有秒成功,顾客都给他们佣金。“和那些自己秒东西,秒来之后转手卖掉的团队相比,我们的钱赚得相对风险小一些。”

  曾经有业内人士做过调查,一些秒杀团队的年收入颇丰。拿“完美”所在的团队来算,多的时候一天接上百个单,按照每单20元,一天最多有2000多元进账。而那些为自己秒杀的团队,有时候甚至可以拿到更多的钱,年收入在10万元左右。

  不少秒杀软件植有木马

  秒杀团队靠秒杀软件一天或许能“秒”上百单,我们能不能也下一个秒杀软件帮助自己秒杀呢?专业人士提醒:秒杀软件并不靠谱,一旦被植入木马,往往人财两空。

  为了能在秒杀活动中占得先机,孙先生最近从网上下载了“秒杀器”。“我用秒杀器第一时间拍下了三件觊觎已久的商品,并支付了2500元。结果等了三天,卖家都没有发货。询问卖家却说我拍下了商品,但是一直没有付款。当下我懵了,查过银行卡确信我已经支付了这笔货款。”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原来他中了时下最流行的“支付宝劫持木马”。该木马极具杀伤力,一旦中招就会潜伏在电脑中,监视受害网友的一举一动,当受害网友拍下商品付款时,便会自动篡改支付链接,使原本该汇给第三方支付宝的钱直接打进黑客的账户里。“根据我们的监测,现在每天感染支付宝劫持木马的电脑都在上万台。”360安全工程师说。

  调查发现,“秒杀器”在很多网站上有售,每个软件的价格约为20元。在某网店的成交记录里面,已有50多条销售记录。

  “我曾经下载过一款秒杀软件,刚要使用,电脑就扫描出10多个病毒,还提示我输入银行账户和密码。”有网友发帖说,网上下载秒杀软件是免费的,但激活需要交钱,起步价格是60元,不过不少软件都携带木马。“有的秒杀器甚至就是一个空壳,让先付费才能下载。有的秒杀软件安装结束后,桌面突然消失,无法进行任何操作,只能强制关机。”

  资深“秒客”、网友“晓阳”说,为了秒杀,他曾花800多元购买了4款秒杀器,最贵的一款花了350元,然而不但没有成功“秒中”,电脑还中了病毒,货款也追不回来了。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秒杀团队里代拍团队居多的原因。不过,找秒杀团队也存在风险。根据秒杀团队的接任务流程,顾客除了告知想秒杀的商品外,必须要告诉对方账号和密码,这个过程就容易出问题。在数家代拍团队的留言板上,有顾客提出账号突然异常,买了很多奇怪的东西,怀疑是账号信息被泄露。

  360安全工程师提醒,除了安装类似360安全卫士或360安全浏览器等必要的安全软件之外,尽量在自己熟悉或规模较大的正规网站购物,不要轻易点击陌生人发来的链接,也不建议使用秒杀器之类的外挂软件。

  秒杀遭遇信任危机

  “不用秒杀器,‘秒中’的可能性很小!”资深“秒客”袁先生说,约两年前,他就开始参加各种秒杀活动,之前的“秒杀”还是很正规,虽然“秒中”的概率很小,但大家公平竞争,就比眼疾手快和电脑性能。

  “自从秒杀器出现后,游戏规则就破坏了。”袁先生说,有时甚至出现同一账号,同时抢到3件商品,这是“人工”秒杀不可能做到的。“我是和机器在战斗,怎能不输?”

  “我喜欢秒杀,只是享受其中的乐趣。”袁先生说,他是不会用付费的秒杀软件的,“于是我决定退出秒杀江湖。”

  购物网站一直视秒杀软件为“大祸”。对账号的注册信息进行人工审核,是大部分网站最后的一道屏障。“类似张三1、张三2这样的名字肯定有问题,全是乱码的账号肯定也有问题,他们基本就是秒杀软件的使用者。”窝里快购的工作人员说,如果判断不好,他们会联系对方再核实过。

  淘宝网工作人员说:“秒杀器”会被网站后台检测到,网站会据此取消该交易,售卖秒杀器的商家也将被做下架处理。官方举行的秒杀活动管得比较严,上千万的秒杀申请中,只有三四个是异常的。

  有业内表示:“秒杀本身是为了宣传,但是目前的情况,一次秒杀可能让活动举办方失去顾客的信任,起到反作用,这样下去,秒杀将来的趋势不容乐观。”

  坚决不接官方的秒杀活动,是一部分秒杀团队接任务的原则。而缺乏技术支持的小网店,则成了秒杀软件的重灾区。

  链接

  遭遇“秒杀”纠纷如何维权

  “秒杀”:应当兑现

  【案例】一家公司在网上举办“秒杀×运动鞋,原价300元秒杀成功只需1元加运费15元”活动。2010年4月25日21点,李先生“秒杀”成功,但事后公司却一直未给他寄去运动鞋。对方竟以“秒杀一双鞋子,而当日却有21人秒杀成功,公司只能以先交费那一位为成功秒杀者”等理由一再搪塞应付。

  【点评】虽然×运动鞋系名牌产品,1元的价格远远不够成本,但公司应当兑现。公司事先所发通知虽为商业广告,但其内容具体确定,根据《合同法》第15条第2款之规定,应当视为要约。李先生按要求参与“秒杀”并“秒杀”成功,不仅是对公司要约的承诺,而且符合合同生效的条件。而《合同法》第60条、第107条已分别明确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即公司必须无条件兑现,否则必须承担对应的法律责任。

  “秒杀”:不容欺诈

  【案例】2010年6月8日,刘小姐看到一家网店推出“秒杀”活动,平常要卖1980元的皮包,只卖198元,且仅有一次并限量10只。当晚,刘小姐成功“秒杀”。可几天后,她发现该店又搬出该款皮包搞“秒杀”,且通过网上搜索该皮包的成交记录得知,其实际卖价一直都是198元。原来,是网店故意在前期提高皮包价格,在“秒杀”促销时,再把价格调到正常销售价格。

  【点评】玩此类噱头的,还有以“赔本”、“清仓甩货”等为诱饵的“秒杀”活动。不容置疑,此举当属欺诈。欺诈是指经营者采用捏造虚假情况、歪曲事实、掩盖真实情况等手段实施欺骗,使消费者产生错误认识而购买商品、接受服务的行为。网店的行为明显与之吻合:一是制作、发布了虚假、引人误解的“秒杀”广告;二是已经利用虚假、使人误解的标价形式和价格手段,欺骗、诱导消费者与之交易。对此,《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消费者可以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即刘小姐有权要求网店给予双倍赔偿,共计人民币396元。

  “秒杀”:须保质量

  【案例】2010年6月29日,李小姐通过“秒杀”以20元的价格获得了一双市面售价1280元的女式皮鞋。穿了一周后,李小姐给皮鞋上完油,仅过了不到半天,脱鞋时便发现自己洁白的袜子变成了黑色,原来是鞋面的鞋油渗到了鞋内。李小姐遂要求网店更换,却遭网店拒绝,理由是其以如此超低价亏本出售,个别质量问题应忽略不计。渗鞋油之类的小事与20元的价格相比,李小姐仍是大大的赢家。

  【点评】网店的说法是错误的。一方面,《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16条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按照《产品质量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义务。”而《产品质量法》的核心之一就是“产品质量应当检验合格,不得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即保证商品质量,是销售者的法定义务,价低商品也不例外,“秒杀”商品同样应以质量合格为前提。

  另一方面,虽然《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2条规定:“消费者在购买该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前已经知道其存在瑕疵的除外。”但网店推出“秒杀”,并不等于已告知消费者商品存在瑕疵,也不等于消费者已知道并接受了瑕疵。因此,网店应根据该法第23条之规定予以更换。

  “代秒”:不得私吞

  【案例】聂小姐因曾数次“秒杀”成功而被大家称为“杀手”,其好友丁小姐更是崇拜不已。

  2010年7月2日,丁小姐见一网店推出一元钱“秒杀”6998元女式自行车活动,便一再央求聂小姐帮其“秒杀”,即“代秒”,并约定不管成功与否,均给聂小姐一瓶价值168元的洗面奶作为报酬。聂小姐“秒杀”成功后,觉得自己太亏,便后悔起来,决定不顾情谊私吞,拒绝将自行车交给丁小姐。

  【点评】聂小姐无权私吞。丁小姐让聂小姐帮其以一元钱“秒杀”6998元女式自行车,且无论成功与否均给予报酬,聂小姐接受,便在两者之间形成了一种民事代理关系,也是委托合同关系。而《合同法》第404条已明确规定:“受托人处理委托事务取得的财产,应当转交给委托人。”即聂小姐不得见利忘义,而应将“秒杀”所得无条件交给丁小姐。

 

 

 

责编:陈明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