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年修“家书”10万字 字字关注孩子成长
(武汉晨报)(记者李炜 向洁)昨日周末,李作峰呆在家研究儿子李轶甫的家校联系本,上面有班主任万皎老师的来信——家长们已习惯称这种信为“家书”。从儿子一年级读到现在的六年级,李作峰每周至少收到一封万皎的家书,看信回信成了他的必修课。给家长写信则是万皎的必修课,在常青实验小学当了6年班主任,万老师“每年写的家书超过10万字”。
这学期刚开学第三周,李作峰就收到了万皎一封6000字的家书,里面特别提到:孩子进入青春期,要留心孩子学习生活中的每个细节,重视孩子成长中的困惑。“我和爱人工作忙,通过家书,能及时掌握孩子成长中的问题,敦促孩子改进。”李作峰说自己是个粗枝大叶的人,“三年级时,万老师说儿子书写不规范,我不以为意,后来儿子的字连我也认不出来了,万老师又说,要我回信时也注意书写工整,给儿子做榜样,现在,儿子的字比我写得好看了。”
“只有家长老师互动,教育才能事半功倍。”常青实验小学校长万玉霞说,2001年9月创校时就规定:班主任每周要给家长写集体家书。那时全校只有199名学生,如今有2530名学生,45位班主任每周都要写家书。
万皎说,每周至少给所有家长写封集体家书,主要讲班级大事和孩子们的共性问题,少则三四千字,多的五六千字,一年下来,至少要写10万字。针对个别孩子的问题,则要不定时加写家书,“实在不记得写了多少。”
“如今,微博、QQ等沟通方式我们不反对,但家校联系本不能废。”万玉霞说,部分家庭条件有限,不一定能上网;有的孩子是爷爷奶奶带,更适合家校联系本;“家校联系本记录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宝贵的收藏”。
责编:吴晶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