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天堂午餐》爆红 80后:压力让"孝"力不从心

新闻中心 > 首页社会

2011-03-25 11:00 来源:
【字体:
(城市晚报)(记者姜永鑫 实习记者高晶)“妈,等您老了,我天天做给您吃……”近日,一部6分钟的视频短片《天堂午餐》爆红网络,而这简短的12个字更是发人深省。短片中,男主人公为母亲做了一顿她期盼已久的午餐,但这顿午餐母亲却再也无法品尝,因为母亲已经猝然离世。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该片点击率已超过400万,引发了众多网友的共鸣,并纷纷发表留言,尤其让众多的“80后”、“90后”潸然泪下。子女的“孝心”为何总是来得太晚?这份亲情为何总在失去后才感到内疚?"子欲养而亲不在",这份“迟到的孝心”是否还会再次上演……

  影片演绎

  “子欲养而亲不待”

  《天堂午餐》短片主要讲述的是,儿子小翼为天堂里的母亲精心准备的午餐。短片中小翼始终面带微笑,一边做饭一边回忆起母亲生前的点点滴滴。如今,母亲不在了,小翼把亲手做的小菜一一摆上桌子,为母亲盛上满满一碗饭。而餐桌旁,却只有妈妈的遗像相伴,泪水顿时从眼里溢出,饭菜难以下咽!

  该片的题材并不新鲜动人,但道出了一个容易被我们忽视的现实“子欲养而亲不待”。无论是母亲那句“小翼,吃饭了”,还是片中两朵开得正旺的康乃馨,都让看过短片的人瞬间泪崩。“当你在等以后,就已经失去了永远……”短片里的小翼就是众多“80后”自己生活中的影子,而“等您老了,给您做吃的”,又何尝不是自己曾跟母亲许下的承诺。

  网友感言

  孝敬父母不能挑时间

  “我得赶快学做饭”、“找个机会请假回家看看吧”……一时间,《天堂午餐》成了众多网友探讨的话题。“我父母都60多岁了,明显感觉到他们老了,需要我们做儿女的经常陪伴,真希望这样的呐喊声更强烈些!亲情不能等待啊!”网友“小林”留言说,这部片子虽然情节构思非常老套,但还是触动了很多像自己这样的年轻人,让人更深刻地认识到应该爱惜身边的人,好好照顾家人,孝敬父母不能挑时间,要时刻尽到孝心。

  网友“小微”感慨说,她5年前大学毕业后,就留在大城市打拼,而父母却远在千里之外。偶尔接到父母电话,她也总因为“加班”或“很忙”而匆匆挂掉。“就算再忙再累,也不能遗忘了亲情。”“小微”如是写道。

  “80后”诉说

  压力让“孝”力不从心

  “我也想回家,想常和老爸老妈在一起,但是我的房贷谁来还?水费、电费、生活费谁来挣……”看过《天堂午餐》,29岁的刘先生略显疲惫地笑着说,迫于城市生活压力,尽孝有些力不从心。他从小在农村长大,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省吃俭用地供他上大学。5年前,他毕业于长春理工大学,在就业压力极大的情况下,好不容易在长春找到一份工作。“我每天都不能停下来,早上睁开眼睛就有60多元的房贷等着我还。”刘先生说,为了提高生活质量,为了让父母有个幸福的晚年,他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因为没时间,回家的次数也少了,只能在过年的时候回老家看看父母。

  刘先生说,父母也抱怨他不经常打电话,不能常回家看看,每当这时,他的心里都很不是滋味,但为了钢筋混凝土的城市生活,不得不放弃亲情,孤身一人在城市打拼。像刘先生这样,生活在城市中的“80后”、“90后”不在少数,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孝心”走向行动时显得苍白无力。

  专家忠告

  孝心是“天然”的 不要以忙为借口

  对于众多“80后”、“90后”因各种压力而忽视了“孝心”的说法,省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所所长付诚认为,孝心应当是“天然”的,子女无论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要以忙为借口,孝顺父母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责无旁贷。即便子女和父母分居两地,也要抽时间给父母打个电话、报个平安,偶尔寄点钱、邮点药,让老家的同学或朋友经常替自己照顾一下父母。

  付诚表示,现在社会生活节奏过快,很多年轻人都在想着自己,想住大房子,想开好车……实现理想是没有错的,但往往因此忽视了对父母应尽的“孝心”。他说:“年轻人都应当"常回家看看",其实父母不需要太多物质的东西,看到子女健康快乐,父母也就觉得幸福了。”

 

 

 

责任编辑:陈明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