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北京立交桥下现三轮车餐馆 11元午餐不限量

新闻中心 > 首页社会

2011-04-07 15:45 来源:
【字体:
(北京晚报) 每天上午11点到下午3点,菜户营桥南的西铁匠营桥下都会聚上一群人,他们现场制作兜售“素菜8元,加荤11元,不限量”的午餐。吃主们说,图个便宜,没那么多讲究,吃不出病就行。卖饭的说,我这也是服务。这些饭菜真的吃不出病吗?售卖如此便宜的午餐,利润从何而来?

  冷风中的午餐

  接连三天,记者躲在这片小有名气的“三轮车餐馆”聚集地的周边观察,并就餐两次。这里位于菜户营桥南约500米的西铁匠营桥下,几近干涸的莲花河从桥下横穿而过。河道两岸分散着五六辆三轮车,分属于五六个“老板”。每辆车的四周放置了几个竹筐,上面搭层木板,用做桌子,桌边有小马扎。

  三轮车是“餐馆”的主体,所有菜肴都用塑料袋装着,堆在里面。车斗中一般摆有5种素菜——芹菜、豆腐、粉条、海带和豆芽,荤菜则多是红烧肉。

  记者的两条腿努力向身下蜷缩,终于在小马扎上坐稳。“光吃素的8元,吃肉的11元,管饱。”卖饭的妇女上来招呼说。记者每样都盛了一些,看见碗中的芹菜都已发黄,豆芽嚼起来有点老,有的已经变黑。红烧肉看起来不怎么新鲜,却也尝不出什么异味儿。一阵劲风吹过,记者感觉嘴里突然多出了许多沙子。

  吃辣的竟是为消毒

  与记者同桌就餐的是一名中年出租车司机,姓耿,为人十分热情。他对记者说:“别光吃饼啊,多吃点儿肉。来,倒点热水在菜里泡泡。这露天的菜就是凉得快,吃凉了胃不舒服。”他告诉记者,来这儿吃饭的都是附近打工者,像他一样的出租车司机也不少。

  边吃边聊中,耿师傅承认,大家都能看出这里的菜不怎么新鲜,跟饭店里的没法比。但每次一想到大饼、米饭随便吃,就又来了。另一位就餐结束的吃主甚至对记者说:“这红烧肉味道还不错,吃得我真饱。”记者发现,有个凉拌青辣椒的菜非常受欢迎,经常是半盆菜一会儿就被人买光了。问了几个吃饭的人,他们说一是大家想吃点辣味,另一个也担心菜不干净,觉得“吃点辣的可以消消毒”。

  剩菜倒进河沟

  到了下午2点钟,就餐的人群渐渐散去,一些三轮车开始收拾残局,准备回家了。他们把剩菜随手倒向桥下的莲花河,由于河水低浅,大部分剩菜都挂在水渠的侧壁上,汤汁则顺着侧壁流入河中。随着一辆辆三轮车的离开,留在桥洞下的就只剩下满地塑料袋和一次性筷子。

  环卫工人整个午间都在这片区域徘徊,随时捕捉被风吹散的塑料袋。环卫工人抱怨说:“弄得地上这么脏,从来不自己收拾。让他们别往河里倒剩菜,也没人听。几年了,一直这样。”

  便宜最重要

  一些人心怀疑虑地来这里就餐,只相信“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说法,图的就是个便宜。在“三轮车餐馆”聚集地,有各式各样的小餐馆分散四周。在一家肉饼店的招牌上,一斤肉饼卖到10元,一份沙锅11元,肉馅饺子一斤20元。一位常年在这里午休、进餐的男子向记者感叹说,周边饭馆从去年开始就涨价了。“以前一碗牛肉面8块钱,现在都10块、12块。”“三轮车餐馆”的推崇者表示,便宜对他们来说最重要。“这11块钱有荤有素还随便吃的地方,现在去哪儿找啊?”

  食材来源可疑

  供需关系决定了这片很有特色的午餐聚集地经年不衰,即便有城管常常在这里搞突袭,驱逐三轮车。但是这些经营者靠什么牟利呢?

  午餐结束后,记者带着疑惑跟随一名“三轮车餐馆”老板,回到他们的住处。这些经营午餐生意的人大多住在丰台区西铁营村,距离西铁匠营桥不到100米。他们把三轮车停在院里,车里的东西全部搬到家中,然后关闭了房门。附近邻居告诉记者,每天下午是他们的采购时间。记者在村口等了一下午,却没有看见一个负责摆摊卖菜的人外出采购。

  经常来这里就餐的人群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他们的菜都是从新发地捡来的,肉是下脚料,鱼都是死的。”新发地批发市场距离西铁营村约4公里,记者在市场了解到,捡菜的现象普遍存在。一个卖菜的小伙子说:“从韭菜到大葱,什么都有人捡。装运蔬菜时难免有一些会掉下来,他们就站在旁边等着。我们都管不过来。”据这些蔬菜批发商介绍,来捡菜的大多是老人,这些菜最终流向周边小饭馆。

 

 

 

责任编辑:陈明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