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半城中村孩子就业变接班 一家7个娃5个卖猪肉
据调查显示,深圳现有在校接受义务教育的农民工子女约25万名,约占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总数的30%,而他们中的40%随着父母住在城中村里,仅这样的城中村,在福田和罗湖两区就已超过70个。
该调查在外来人口居住社区环境的考察表明,由于城中村生活成本低,不少城中村带有“同乡村”社会性质,以罗湖的一处城中村为例,该村中有80%的住户来自四川达州,而类似的比例在不少城中村中均有存在。此外,由于生活条件差,加上父母长期在外工作,只有10%左右的农民工子女可以读到高中,大部分只有初中文凭。而在就业上,有超过一半的农民工子女会选择与父母相同的职业。
【案例】
一家七个孩子
五个卖猪肉
11岁的超超随父母到深圳已有9年了,在家里,他排行老七,父母早年在社区里开了家猪肉铺,现在年纪大了,便把店铺传给了大哥。在超超上面,还有一个姐姐和5个哥哥,超超说,自己的5个哥哥都和父母一样,是卖猪肉的,社区人吃的猪肉有一半是自己家的。
“我们班上的同学都很羡慕我家,说卖猪肉很酷,而且我在家里能天天吃到猪肉,比起其他同学要好多了。”超超略显稚气地说,“现在班里有什么事,大家都爱找我帮忙,说我长得壮,没人敢欺负我。”。的确,虽然只有11岁,但超超已经长到了1米75,身子也比同龄人壮上很多。
谈起长大后想做什么,超超告诉记者,自己要去当兵,就像课本上说的那样去保卫祖国。不过如果当不上,那回家和哥哥们一起卖猪肉也挺不错。“以前五哥也想着去当兵,考了试却没有考上,最后也回来开店卖猪肉,现在也过得挺好的。”超超说。
八岁女孩
就想当“小老板”
妮妮和佳佳是一对姐妹,妮妮是姐姐,今年8岁,佳佳是妹妹,今年6岁。虽然她们一家是离异再婚家庭,但妮妮和佳佳却像一对亲姐妹。
在妮妮家里,记者看到,不到20平方米房间里,放着3张上下铺的床。妮妮说,自己还有一个结了婚的哥哥,不久前嫂子还生了小孩,现在一家7口就挤在这间小屋里。而平时家里人都在外面打工,照顾佳佳的担子就落在了妮妮肩上。
“爸爸妈妈工作很忙,有时候早上起床就不在家,等我们晚上睡了也还没回来。不过,妈妈每天都会放10块钱在桌子上,让我和妹妹买饭吃。”妮妮说,带着几分成人的口气。妮妮告诉记者,自己和妹妹最爱吃的是蛋炒饭,一来很好吃,二来也不贵,有时候,可以吃上一个礼拜。
在妮妮眼中,自己长大后想去做老板,不过当记者询问是什么样的老板时,妮妮说,就像学校门口超市那样的小老板。原来,妮妮的妈妈曾在超市里打过工,在妮妮看来,能有一家自己的小超市是一件很得意的事。
【调查】
一半孩子“子承父业”
2009年,聂祝兵便酝酿起关于深圳城中村和服务外来工及其他特殊人群的公益项目。很快,在各方的帮助下,罗湖区的黄贝岭社区成为聂祝兵的项目实施地,并于去年9月在此成立了“深圳市信实公益服务发展中心”。他说,“信实”就是把“信念落实”,只要抱着这样的坚持,梦想就能实现。
在黄贝岭的调研中,聂祝兵发现当地外来子女中,仅有10%的学生能够读到高中,而近一半的孩子会选择和父母一样的职业。“这些孩子大多十五六岁,他们中有一半都在做父母以前从事的职业,像超市的售货员、保姆之类的。在他们眼中,似乎只有这些职业是可以做的,对于其他行业,他们觉得很陌生。”聂祝兵说。
“有一次,我们带着几十个城中村的孩子去深圳大学参观。在参观前,不少孩子都觉得自己成绩不够好,大学和自己没什么太大关系,感觉上对读大学态度很消极。”聂祝兵回忆道,“不过,在看到了大学的教学方式,和大学生交流后,不少城中村的孩子都变得积极了很多。”
家庭教育是主要问题
在聂祝兵看来,青少年早期对社会的认知主要来自于家庭和社区,一个良好的社区环境有利于青少年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品德与价值观,扩展他们对未来学习和生活的信心。而目前,深圳的城中村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较为落后,而在人口上,主要以外来打工人员为主,流动性大,收入较低,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缺乏重视。
聂祝兵团队在调研中发现,城中村内不少青少年在学习表现、生涯认知、素质拓展、职业发展、社区生活等方面都呈现群体性受挫的特征。许多青少年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后因为家里的经济不佳,降低了自己的升学意愿,之后又由于缺乏学历及专业技能,大多复制父母从事低端服务业的社会地位,造成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再制、与贫穷长期结缘,缺乏向上的社会流动。
“在我们的调研中,很多孩子都缺乏对未来的规划,他们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甚至不知道社会上除了父母的工作还有其他更多更丰富的事情可以去做。”聂祝兵说,“而且,由于父母长期在外面打工,不少城中村的孩子很少能跟父母见面,更谈不上去和父母谈未来谈理想,久而久之,他们自己会把自己封闭起来。”
聂祝兵认为,青少年作为深圳市未来的主要劳动力资源之一,如何帮助他们健康成长,避免复制父母的生活轨迹,成为新的城市弱势人群,是深圳市社会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声音】
呼吁!请关注城中村儿童
“像香港,政府会在财政中专门拨款用于公益组织的运行,现在,在国内也有一些公益组织获得政府的拨款,但总体来说,在比例上还没有香港那边高。”信实公益服务发展中心项目总督导赵环介绍道。由于曾在香港大学攻读博士,赵环对两地公益事业的发展有着自己的体会。
“目前,国内已经有少数民间公益组织开展相应的服务来帮助这些儿童,但这些服务目前所服务的地区范围狭窄,受益人群少,而且服务面也仅限于学习和文化娱乐层面。”赵环说,“而我们的工作则打破了政府以往对城中村管理所采取的维稳的工作理念,将青少年发展中心这种曾经只属于城市发达社区的服务模式移植到这类社区,这是一种对以往社区服务机制的突破。”
据赵环介绍,目前公益中心的运营费用主要来自政府拨款还有社会各界的资助。此外,一些企业也和公益中心合作,为城中村儿童提供参观学习的机会。
“有一次,我们带着孩子去一家跨国公司参观,公司里的不少白领都很热情地接待了孩子,还陪着孩子坐在草地上玩游戏,给孩子们准备了礼物,在离开时,孩子们都嚷着不想走,公司的接待人员也告诉我们说希望下次有机会还能再和孩子们一起玩。”赵环带着笑容告诉记者。
构建!未来发展全面平台
针对城中村儿童对未来缺乏规划的现实,聂祝兵在设想信实公益服务发展中心时,便将精力放在了生涯规划上。
“像我们会安排孩子们用纸和笔画出自己未来想做的工作,再让他们自己分析现在的自己和未来的工作之间还存在哪些差距,然后再让大家说说怎么努力还能拉近自己的梦想。”聂祝兵一边说,一边拿着当时孩子们画的画。在画上,记者看到,孩子们有的画着科学家,有的画着宇航员,一旁还写着“我要好好学英语,还要好好锻炼身体”。
不过,伴随着和孩子们的相处,聂祝兵发现,仅仅将工作放在生涯规划上是不够的,要为孩子的发展构建一个更全面的平台。
“由于是外来工子弟,城中村里的孩子在学习上比较吃力。像有的孩子跟着父母今年在深圳,明年又去别的地方,这样频繁地转学会使得他们不能系统的接受教育。”聂祝兵说。此外,诸如缺乏关爱、父母管教不当等问题,聂祝兵表示会进行全面的考察,并寻找解决的方法,让城中村儿童更好的发展。
“我们最近想做一个成长关怀大使计划的策划,主要通过招募大使,来关心孩子们的日常生活,让孩子们不再感到孤独。”聂祝兵说。不过,他也表示,成长关怀大使计划还在规划中,对大使的选择标准还需要仔细研究,只有这样,才是对孩子的成长负责。
责任编辑:陈明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