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青岛民企遇难题 四成"富二代"不愿子承父业

新闻中心 > 首页社会

2011-04-21 14:18 来源:
【字体:
(青岛日报)不久前,辽源路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中心会议室内,一群年轻人像“早起的鸟儿”,八点不到就来到了这儿,等待着清华大学教授前来讲授 “企业并购重组与企业成长模式”。

  这群年轻人,大多有一个特殊的标签——“富二代”。

  “目前,青岛市民营企业大都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接班”,市工商联党组书记王吉春告诉记者,90%的 “富一代”希望把企业传给自己的孩子,而40%的“富二代”不愿意去接这个班。王吉春建议,“富一代”要意识到年轻人有很多好的想法、视野开阔,“富二代”也要承认老一辈人有更好地对现实的认知和把握。

  “我天生就不是干企业的料”

  “店面虽然不大,但我布置的还算温馨吧?这张桌子是我在云南丽江旅游时发现的,好不容易说通了主人才买回来,我就是看中上面雕刻的图案……”,在昌乐路文化街,刘品经营的收藏店已初具规模。记者感受到他对收藏这行的独到研究。

  刘品的父亲经营着一家房地产企业,在市区及郊区都有公司。父亲希望唯一的儿子能够继承家族产业。但刘品从小对艺术兴趣浓厚,拒绝接班,为此父子关系一直很僵,父亲到现在都不能原谅儿子的“不务正业”。

  刘品说,父亲这些年打拼事业落下了一身病,看着他拖着疲惫的身躯继续奋战,自己也很心疼。“可是,我天生就不是干企业的料,看着一堆报表和数字我就头大,与其毁在我手里,不如找一个职业经理人打理,我也趁机做自己喜欢的事儿”。无奈之下,刘品的父亲只好把企业交给一个“外人”打理,俩人的关系还不知道僵持到什么时候。

  和刘品的烦恼差不多。姜盈的家族经营了一家食品企业,而姜盈则想自己创业从事软件开发;徐晓则认为自己家族的产业链不科学,高耗能,属于夕阳产业,非要自己卖红酒……

  接,还是不接?这是横在“富二代”面前最大的烦恼。

  “做生意不是我要的生活”

  开着奔驰小跑车,凡购物必去海信广场、阳光百货,闽江路和漳州路一带的咖啡厅是消遣下午时光的好去处,去会所开主题party,开游艇去垂钓……这不是电视剧里才有的情节。记者面前的于晴和她的生活,满足了人们对“富二代”的全部想象。

  于晴从时尚之都巴黎留学三年归来,名义上也在自家的企业上班,但往往一个月才去扎上一两头。上个世纪90年代末,于晴的父亲从岛城一家大型贸易公司辞职,开始“单干”,不到十年,于晴家产便过亿元。

  “爸妈在创业过程中吃了很多苦,他们不希望我再过同样的生活。如今,经济条件好了,父母让我吃得好一些、穿得好一些、住得舒适一些,应该没什么错吧。”于晴说,她圈子里的朋友大都是别人眼中的“富二代”,睡到自然醒,然后约上朋友吃个午饭,下午找个咖啡店喝下午茶搓几圈麻将,晚上或去K歌或去做美容,偶尔也去中联广场那边的夜店“泡吧”。

  “有时候觉得生活挺乏味挺空虚,没什么新鲜的和刺激的事儿。”于晴说,“对于爸爸生意上的事,我不会插手,因为那不是我要的生活。”于晴说,她和几个朋友打算开一家咖啡店,一来有个事做,二来大伙聚会也有了地儿。

  “一个失误可能带来灭顶之灾”

  “我挺介意别人说我是‘富二代’。‘富二代’应该是从小就充分享受富裕生活、拥有良好家境的那批人,但我不是。小时候,我们家并不富裕,条件得到改善也是近十年来的事情。”记者面前的陈朋,低调地让人难以把他和富豪划上等号。

  陈朋是岛城一知名民营企业的接班人。加拿大求学7年、在世界500强企业工作2年,现在,他在自家企业担任董事长助理。两年来,他已轮岗6次,先后在行政、企划、营销、贸易等部门干过,现在还有好几个部门等着他。

  “不瞒你说,留学期间,从我爸打来的生活费中我感觉到家里比较有钱。但我从来不会乱花一分,身边的朋友都说我太节俭,如果没有应酬,我一顿饭的费用也就是十几块钱。”

  “是家里的财富改变了我的思想,责任和压力与日俱增。面对老爸千辛万苦打下的 ‘江山’,我要比别人尽心——自己不能犯错,因为一个决策失误甚至会给整个企业带来灭顶之灾。”陈朋说,他的日子过得并不轻松,每天都要学习充电,市里举办的各种管理培训只要有时间他都会去听。“我们的压力很独特,父亲的艰辛创业虽没有直接参与,但知道‘创业难,守业更难’的道理,所以时刻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把企业做大做强,打破‘富不过三代’的魔咒,是我努力的方向”。

 

 

 

责任编辑:陈明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