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警察自创"楼式墓地"称其为墓地的CBD
|
退休民警
利用地下空间 节约殡葬用地
“人活着都能住在楼房里,死了不是也可以住楼里吗?”张先生名叫张冀晋,是一名退休老公安。他说,墓地虽然环境整洁,空气清新,可是墓地间距太小,远远一看就像大通铺一样,感觉非常拥挤。老张想,地下空间非常大,如果可以进行开发利用,并且把一家几代人全部合葬一处,不仅可以大大节约殡葬用地,节约土地绿化山林,而且还可以让祭祀能有更多的文化传承。再加上这种“楼式墓地”占用土地只比普通公墓略大,但是单个墓地价格却不会比普通公墓高太多,如果算上里面的安息人数,比普通墓地划算多了。
由于这种“楼市墓地”具有楼层高、容积率高、公摊小、户型合理、功能齐全等特点,因此张先生把他设计的“楼式墓地”称为墓地中的CBD。
市民热议
的确经济环保 但是问题不少
对于这种一家人合葬一处的方式,市民反应不一。但是,大家都认为,这的确是一种很经济、很环保的殡葬设计理念,而且相比一人一块墓地,这样的“楼式墓地”售价肯定会更加便宜。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名市民,有的市民对于这样的墓地表现出了不小的兴趣。张爷爷表示,如果以后能够和自己的子孙们合葬一处,应该也是一件幸福和让人安心的事情。
但是,对于生前就住楼房,身后还要住楼房,不少市民也表示反对。市民张女士觉得,墓地还是要有一定的仪式感,这种“楼式墓地”对死者不够尊重。而且这种楼房式公墓还有不少的局限,带来了很多伦理上的问题,“一家人是什么概念,兄弟姐妹是不是也要一起住进来?婚姻中两个家庭都是这样的合葬墓,死后究竟跟谁?会不会因此产生冲突、亲家变冤家?”
专家观点
省外已有先例 昆明实施困难
记者联系了昆明一位业内人士,他说他们在考察时已经发现,外地一些地方已经有建设完整的“地宫”,类似老张的这种CBD公墓,也确实有一家六七人至十多个人合葬一处,这种特色公墓的售价也比一般公墓相对较高,但是更加划算,也符合一些人要求合葬的传统。
他还介绍,由于昆明地质原因,地下水含量丰富,这为建设地下墓地带来了困难。如果要建,就必须严格做好防水和防湿的工作,否则很容易发生墓地受潮或者进水的事故,这样就得不偿失了。“普通住宅50年或者更短时间保持不透水就行了,地下墓地关键的技术难点是要求百年以上不透水;另外,必要的时候还要能搬迁,这就更不容易了。”
责任编辑:陈明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