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老人4个月背唐诗313首 为"身教"教育孙子

新闻中心 > 首页社会

2011-05-09 11:05 来源:
【字体:
(西部网)孙子一提起背诵就头疼,发现这样的情况后,84岁老人齐兴乡下决心用“身教”代替“言传”,从元旦至今他废寝忘食,天天背诗,熟背唐诗313首,儿孙们都被老人的精神感动。

  记者见到他时,84岁的老人正带着老花镜看那本已经被翻旧的《唐诗三百首》。“我原来是一名教师,退休后在家,就想从唐诗入手,把国学发扬光大。”齐兴乡说,“我的孙子们一提起背诗就头疼,说很难,总是背不过;身边的年轻人也一样,让他们给我背几首唐诗,都皱眉头,背不出来。我说了几次让他们背诗,但作用不大,我想‘言传不如身教’,我就通过自己的行动,教育他们。”

  决定“身教”后,齐兴乡买了一本《唐诗三百首》,从今年元旦起,开始苦读苦背,他计划在国庆节前,把所有诗背下。

  “我这个人比较心急,心里一有任务,就放松不下来,每天一早起来就背诗。老年人瞌睡少,有时半夜起来,想起我的诗背到哪了,就翻出书来接着背。”齐兴乡说道。

  就这样,齐兴乡废寝忘食地背诗,让他惊喜的是,5月初,他就背熟了书上的313首唐诗,提前5个月完成了任务。

  为了亲眼见证老人非凡的记忆力,记者现场对老人进行了“小考”,分别让老人背了李白的《月下独酌》之一“花间一壶酒,对影成三人”一首,和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记者拿着书一字一句的对,结果老人连一个字都没有背错。

  老人记忆力为啥这么好

  按说84岁高龄的老人,记忆力已经衰退,可齐兴乡却在4个多月背下了300多首诗,他是怎么做到的?

  谈起这个话题,齐兴乡说:“理解了意思才能背得容易。每次刚接触一首诗,我先翻译成白话文,再熟读,简单的诗,读上几遍、十几遍就背下来了;长一点的,如《长恨歌》,我背了3天才背下来。”

  对于父亲的记忆力,齐兴乡的儿子说,他认为和父亲年轻时积累下的文学功底有关。由于父亲年轻求学时书很少,上课大多用手抄本,从那时候起,就养成了背诵的习惯。可能那时候背下的东西记忆深刻,虽然年代久了会淡忘,但现在重新拿来看的时候又会触动年轻时的记忆,所以很快背下了这么多唐诗。

  这些说法是不是有科学依据呢?记者查阅国内外关于老年记忆力的文献发现,国内外很多专家都提出,“方法是记忆之母”。即便是老年人,只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务上,然后赋予它意义,那么是否想记住这件事,都必定能记得住。而齐兴乡老人正是将记忆力集中在了背唐诗上,而且废寝忘食地背,再加上他想为孙子们做“身教”的动力支持和他以前的功底,记忆力如此超群也就不难理解了。

 

 

责任编辑:陈明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