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大学生"讨分"暗流汹涌 情非得已的生存之道?

新闻中心 > 首页社会

2011-08-05 16:02 来源:
【字体:
(长江商报 记者 张瑜琨 实习生 王小占 李美娇 瞿慧一)“你这样给成绩小心遭报应啊,每天这么累测量实习只给个及格,考试考高了还用平时分给拉下来,祝你全家死哦,特别是你儿子!”近日,网上爆出南京某高校老师遭遇学生短信威胁“讨分”事件。记者在本地高校调查后了解到,学生“讨分”现象早已暗流汹涌,但多半采取“柔情”攻势。对于“讨分”,学生称情非得已,老师表示左右为难。专家说,“给分”是败坏学风,校方也有责任。
  
  教师:“给分”左右为难

    “××老师您好,很冒昧地给您发短信,我是××班的×××,很荣幸上了您的××课。这次考试由于我提前准备不够,又因先天基础薄弱,不能很好地完成考试,希望老师能够谅解并给予关照,衷心祝愿老师身体健康!”一师范院校的李老师告诉记者,每年寒暑假,短信、QQ留言甚至长篇感恩戴德话语的“讨分”信函屡见不鲜,“理由多种多样,有的很煽情,有的直截了当。”对此,李老师很无奈:给,或者不给,“师生情”都在那里放着。

    给,还是不给,还影响到老师的“民意指数”。中南民大的王老师谈到,严格型老师现在很难受欢迎,考试放水的老师则普遍吃香。

    “学生也不容易,‘讨分’的话,如果是平时上课积极的,课堂上有印象的孩子,我会考虑。但这种情况还是极少。”某高校陈老师说,其实有些老师会觉得“讨分”的学生道德品质差,所以反而“打很低的平时分”。

  学生:“讨分”情非得已

    “只希望寄回家的成绩不要太难看。”武汉某部属重点高校大二学生小熊解释“讨分”的初衷,他说,身边同学经常这样做,“大家都觉得没什么,为了成绩这样做很正常。”

    据了解,学生“讨分”,主要是顾及家长感受,此外,分数对于毕业、就业来说都很重要。“我打算出国,如果老师多给我5分的话,我就可以上90了,达到优秀了。”中南民族大学大三的小樊说。

    记者了解到,像小樊这样平时成绩优秀的学生,也会“放下颜面讨分”,有的是因为成绩直接与奖学金、评优挂钩;有的则想拿到“三好学生”之类的证书,为就业打基础;还有的希望成绩优异被推荐出国。

  专家:“讨分”校方有责

    对此,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范先佐认为,不能单独指责学生或者老师,两者甚至校方都有值得反思的地方。学生利用“柔情”式的网络或者短信“讨分”,可以理解,但是不可取;而老师答应“给分”则是对学生不负责,“给你了,不给他吗?严重破坏了学风”。

    他建议,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大学生更应该珍惜和正视最后正规学习的阶段,把工夫下在平时,打牢专业基础。老师甚至校方也应检讨和反思课程设置的实用性、备课和讲授内容是否脱离实际等,“学生为什么不愿听?没有兴趣导致挂科‘讨分’,老师和学校难脱其责。”

 

 

 

责任编辑:张凡璇子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