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求关注求认同求减压 你懂身边的"重口味"吗?

新闻中心 > 首页社会

2011-08-11 09:39 来源:
【字体:
(武汉晨报 记者罗茹冰)重口味,网上最热门的词汇之一。这里的“重口味”,不是指特麻辣或者特酸甜,而是你点开一张图片、一段视频、一篇文字,会被其血腥、污秽、扭曲变态震住眼球,尖叫一声或者胃部翻江倒海……面对身边的“重口味”,你会宽容一笑还是敬而远之?或者你也会凑上去,分享他的“重口味”?

  “重口味”就在身边

  医学院学生小陈在一家医院实习,他习惯用微博记录每天的实习精彩片断。一次,他即拍即发了一张车祸伤者的照片,血肉模糊的画面立即引来20多个陌生网友的评论,说得最多的三个字就是:重口味。这件事情让发现了一个在网上出挑的捷径:一定要特立独行。虽然美好的事物也能引起共鸣,但“重口味”带来的关注度更多。原本在生活中默默无闻的他,也能在小范围内制造吸引力,这对他是一件颇有吸引力的事,于是,从此他对“重口味”乐此不疲。

  女白领张思敏的办公桌上放了一本《肠子》,这是美国著名邪典小说《恶搞研习营》的中文译本,在网上被奉为“重口味”神作。张思敏坦言,买这本书是因为觉得它很潮,是一本能让人晕倒的书,可是买回来之后,她并不爱看,就放在那里了,没想到,这本书居然吸引了一些平时不怎么说话的男同事与她搭讪,这让她有一种被接受被关注的快感。

  女教师方严则正在为“重口味”苦恼纠结。她有个朋友在一家IT公司做程序员,每天在电脑上的时间超过12小时。最近,朋友经常会给方严发一些可怕、恶心、变态的图片和视频。在她的“讨厌”、惊叫声中一阵哈哈。开始她以为他是故意逗自己,向他说明自己不喜欢这种“重口味”,他却还是照发不误。奇怪的是,这个朋友还是微博红人,粉丝上万,并且那些她认为恶趣味的东西转发率还特别高。方严从小出身书香世家,受的教育严肃正统,“难道是我与社会脱节了吗?”

  解读“重口味”

  记者联系到方严从事IT工作的朋友,他说自己工作之余最大的乐趣,就是看网上那些“重口味”的电影,并且向身边人传播,“我就是喜欢那些东西,看到了就兴奋莫名”,他不觉得这有什么怪异或是变态。

  高级心理咨询师莫白女士认为,现代人的压力大,而喜欢“重口味”的人,其实是在不自觉地用“重口味”给自己减压。莫白称,心理调节中有一种“体验式放松”,人们看到“重口味”时产生强烈的心理触动,回头再看平常物,回到自己的生活里,便会觉得轻松。莫白呼吁,虽然不是每种压力都需要用“重口味”来调节,也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用“重口味”来减压,但还是应该对“重口味”多一份理解,并对身边的“重口味”多一些关心。

 

 

 

责任编辑:张凡璇子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