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游泳池多成摆设 武汉平均8万人一个游泳池
中北路世纪彩城小区的刘先生说起游泳也是一肚子烦恼,“前几天准备去游泳,小区游泳池不开了,就到徐东火车头游泳池,谁知那里也突然停了。这些游泳池怎么说停就停呢?”
像这两位居民这样,小区有游泳池却不能游的,在江城不在少数。近日,雄楚大街名都花园、光谷现代森林花园、广八路银海雅苑等小区居民通过各种途径反映自己所在的小区游泳池“荒废”了。在这么热的天,住户为了享受一下水的清凉,还得舍近求远到其他小区或公共游泳池去“挤”。
据了解,目前武汉市大约有120个游泳场所,平均每8万人才分一个,且分布不均。武汉市体育局新闻发言人万敏介绍,这一水平低于杭州、南京、哈尔滨等的平均水平。为满足中小学生游泳,今年该市政府为中小学生在35个游泳场所游泳“买单”15天。
小区游泳池在夏天停开的现象越来越频繁,更是加剧了游泳场馆紧张的局面,像青少年宫游泳池因为人太挤,很多居民称之为“泡澡”;而很多人在家附近找不到游泳池,就到长江、汉江、东湖边“野泳”。
两起事故让一个泳池停摆
雄楚大街名都花园有一个漂亮的游泳池,但今年没有开。昨日下午,记者来到该小区。刘爹爹跟老伴正在游泳池边上的椅子上纳凉。他告诉记者,小区游泳池因为前两年先后淹死一个10岁小孩和一个大学生,物业便将游泳池关闭了。
小区临时业主委员会告诉记者,业委会曾经多次与小区物业沟通,物业解释为两大原因:一是此前出事后的数十万元的赔偿也让承包者“背不住”;二是因为两次安全事故,上级不给予开业批准。“去年和前年出现事故,跟该游泳池的设计不合理有关。两边浅、中间深,时间长了池底会很滑。”小区一位居民称。记者现场看到,该游泳池的池底设计是中间深,两边浅,深水区标识高度为2.2米,浅水区则为1.5米。
记者看到该小区业委会向物业提交的“名都游泳池扩大施工”初步建议是:池底按规范拉平,按浅池深度施工。
据了解,设计问题是部分游泳池关停的原因。如世纪彩城游泳池位于高压线下,将高压线入地需要一大笔费用。小区物业有关人员称,因为这个原因,想开放游泳池,也不容易得到相关部门的批准。而南湖一个游泳池因为漏水,物业只好停掉了。
游泳池成地产商卖房噱头
武汉市体育局相关人士透露,不少新建游泳场所的竣工验收,往往根本没有体育主管部门的参与,出现了一些典型的设计上的缺陷或施工上的不足,造成游泳池的“非正常减员”。
此外,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小区居民告诉记者,有开发商当时建造小区游泳池,可能仅仅是为了吸引购房人的眼球,好把房子卖出去,实质上他们可能就没有考虑过运行游泳池的可行性。
武汉思锐房地产投资顾问有限公司策划总监汪喜清则告诉记者,前几年,有不少开发商主动在小区建设游泳池,但这两年意识到游泳池的成本和经营管理问题,已经很少在新小区里建造游泳池。
声音
把游泳池建设纳入民生视野
近两年,武汉市投资兴建了月湖、东湖、汉江3个天然游泳场和青山、汉阳2个江滩游泳池,新增各类游泳池(馆)23家。但是,不少市民期盼能在小区游泳,这样就不会“游的时候爽,回来还是一身汗”。
武昌某游泳馆范老板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修建一座上规模的露天泳池,至少要投入近300万元。一池水要花费近万元,夏季单水费一项就需10万元左右。按20元票价计算,要接待20万人次的顾客。”部分小区游泳池未能在夏季开放,原因之一就是运营成本较高。
对此,武汉市政协委员万敏提出,“要把游泳池的建设纳入民生视野,通过立法或规章的形式推动这一民生问题。”他认为,破解武汉市民游泳难,制止游泳场所随意关停等的根本出路在于法制化。
责任编辑:陈克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