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现古代高僧坐化缸 祖孙三代看守半世纪(图)

专家观察并测量坐化缸的尺寸。本报记者 吴睿 通讯员 钟克波 摄
记者昨日从随州大洪山风景区管委会获悉,日前大洪山景区一口古代高僧坐化缸在村民家中发现,村民左勇将坐化缸交给景区文物部门,其一家祖孙三代护缸50余年得到景区管委会褒奖。
左勇家住大洪山风景名胜区绿水村四组,他家这口“坐化缸”高74公分、上口直径90公分、缸底直径67公分,制作规整,精巧美观。缸体釉面呈金黄色,烧制十分考究,绘有6方图案,图案包括仙鹤、花鸟、祥云等,并且一方图案上刻有“佛光普照”4个金光大字。
左勇介绍,上世纪60年代,有人从大洪山禅寺东塔林下挖出这口缸,他爷爷花20元钱买回来,爷爷去世后,左勇父亲接着保存,直到传到左勇手中。左勇的奶奶年逾90岁的郑宗英老人说,“破四旧”时期,缸挖出来时,里面残留些像木炭或是骨头之类的东西,谁都没在意这缸是个“宝贝”。几年前,有人上门出价800元欲买此缸,左勇还不知是怎么回事,时隔不久又有人出价数千元购买,他才知道此缸可能是件有价值的古物。
据介绍,坐化缸又称和尚棺,缸葬是和尚坐化的一种独特方式,一般得道高僧盘坐在特制的陶缸中圆寂(一说,圆寂后被人安放于缸中),人们在其遗体四周放下木炭、石灰、香料等物品,用来除湿防腐,再密封连缸体一起安葬。《大洪山志》记载,大洪山自唐代以来历代都建有寺院,兴盛时期寺庙达到26座,仅宝珠峰寺庙就达到100间,僧人达到1000人。洪山禅寺东南方向100余米的东塔林,系历代洪山禅寺住持的墓塔丛林,原有十数座墓塔,现仅存通贤师塔。
大洪山景区党工委书记刘泽富、管委会主任李成盛表示,坐化缸的发现丰富了大洪山佛教文化内涵,也为大洪山恢复“佛教名山”增添了佐证。
责编:DH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