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学堂宿舍被指豪华引争议 配冰箱健身房

燕京学堂研究生宿舍勺园6号楼 图片来源/北大未名论坛

北大本校研究生宿舍勺园4号楼 摄影/李文
随着近日北大开学,两张北大本校研究生宿舍与燕京学堂宿舍的对比图在北大未名BBS上“火热”传播。就此,北大燕京学堂从一年多前建设伊始便开始引发的是否属于北大“特区”之争又重新浮出水面,北京青年报记者就此在北大校园中展开了调查。
在这两张图上,记者看到,北大本校研究生的宿舍约十几平方米,是狭窄逼仄的四人间。而燕京学堂的宿舍则是单人床,书桌、衣柜等家具一应俱全。很多本校研究生对这种反差表达了不满。
事件
学生宿舍硬件配置被指“豪华”
北青报记者昨天探访了燕京学堂学生入住的勺园6号楼。外观上,勺园6号楼与勺园的其他宿舍楼没有什么区别,但楼层内部却经过重新改造,每个楼层共26个房间,其中14个单人套间,12个双人套间。记者进入套间发现,双人套间人均室内面积在10平方米左右。室内独立卫浴、空调、单人床、衣柜等一应俱全,墙上精心设计的正方形壁橱用于放置书籍与饰品。另外还有单人套间,看上去更加“豪华”,还配有电视和冰箱,乍看和宾馆无异。在每个楼层的公共空间,还设有休息室、健身房等活动区域。
而一路之隔的本校研究生居住的勺园4号楼,与豪华的燕京学堂宿舍相比则可谓“寒酸”。不足15平方米的狭小空间需要挤进四个人,没有阳台,没有独立卫浴,由于空间狭小,原本应该远离床铺的空调只能安装在宿舍右上角,离下面的床铺距离不足半米。“晚上睡觉一伸手就能够到空调,夏天空调一开,我这里就得冻死。”住在这里的北大软件学院的王同学告诉记者。
记者随后又走访了北大校区供硕士生居住的46号楼,在昏暗的宿舍里,刚刚入住的赵同学正在收拾衣柜,15平方米左右的空间,上下铺四个人居住,在赵同学的眼中,宿舍的环境简直像是“90年代的老电影”。
本校研究生不满 校方欲给补贴
“宿舍对比图”近日在北大论坛上发酵之后,迅速引起了大批本校研究生的不满,一些学生甚至自发组织创建了维权的微信群、QQ群,向学校提出改善宿舍条件的申请。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北大直博生告诉北青报记者,鉴于学生的强烈意见,北大校方在9月2日晚与部分本校研究生进行约谈,告知住在“勺四”的同学每个月可以得到160元的住宿补贴。如果有人搬出,则剩下的三个人每个人最多一个月补贴45元。截止到发稿前,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北大承诺的补贴尚未到位。
同时,北大校方也给出了新的选择,部分2015级直博生可以搬到条件相对优越的万柳学生公寓去住。刚刚从“勺四”搬到万柳入住的张同学告诉北青报记者,由于万柳公寓的数量特别有限,他们专业的6名直博生中只有2名“幸运者”得到了“搬迁”的机会。
焦点
补助不同 燕京学堂学生是否有“特权”?
在“宿舍事件”持续发酵的基础上,近日又引发了关于燕京学堂更多的争议,其核心主要是学校对本校研究生与燕京学堂学生的“差别对待”,使得部分本校研究生认为燕京学堂学生属“特权阶级”,这一点集中表现在学生补助的设置上。据了解,大部分北大博士生补助约为1500元/月,硕士生补助约为600-700元/月,每半年统一发放一次。
与之相比,燕京学堂学生的补助则要丰厚得多,甚至有传言为2000-3000美元/月。为此,北青报记者以留学生的身份采访了燕京学堂招生处的一位老师,该老师告诉记者,学生补助将以“奖学金”的形式发放。虽未透露“奖学金”的具体金额,但该老师却明确告诉记者,用这笔“奖学金”足以支付每名燕京学堂学生的学费、住宿费,甚至可以满足基本生活消费。“只要能够进入燕京学堂学习,你自己不需要花什么钱。”该老师说。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