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瞧这一家子:爷爷筑堤、父亲守堤,今天轮到他来巡堤

新闻中心 > 首页社会

2020-07-15 19:55 来源: 长江网
【字体:

  刘光建1998年获得的抗洪纪念证书。 通讯员 供图

  长江网7月15日讯 这是东西湖大堤的起始段——东起三金潭的大堤,它沿府河各段,至涢水入汉江口的涢口处,接汉江堤。63年前,东西湖大堤的开工仪式就在这里举行,刘凯的爷爷、刘光建的父亲刘庆喜当年就在现场,是12万筑堤大军中的一员。而今天,他们有了“护堤继任者”。

  筑堤:

  父辈肩挑手抬让大堤雄踞府河之滨 护佑子孙后代

  刘庆喜。 通讯员 供图

  1957年11月,刘庆喜响应号召,从黄陂来到东西湖参与大堤修筑,“当年两人一组,用扁担和簸箕挑起一担担泥土,下雨也不停工。”

  围堤的工期是在冬春,大家为了干活方便,把棉袄脱了放在地上,穿着薄衫出工。没有电力供应,只能用柴油机发电,即便到了晚上,工地上也是灯火通明,人声鼎沸,但回到工棚,夜灯就是稀罕物了,干完活儿回工棚,都很难找到自己的被窝——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刘庆喜等12万围堤人,肩挑手抬筑起了整座大堤。

  百年之前,湖广总督张之洞修筑十里长堤——张公堤,环抱大汉口,但堤外仍是一片荒湖,直至1958年大堤修筑完成,使武汉西北部的荒湖之地变良田,从此免受洪水侵袭。

  从那以后,才有了现在的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

  护堤:

  抢险时用身体堵住出水口,父亲跟着爷爷抗洪两月没回家

  刘光建。通讯员 供图

  府河,长江中游下段北岸的一条支流。每年丰水期,长江水倒灌,水位陡涨。1998年特大洪水时,人走在东西湖大堤上,在堤顶就能够着手在府河洗手。

  那年,37岁的刘光建在东西湖大堤1公里处值守,父亲刘庆喜则守在16~18公里处。堤顶是碎石,坡身是烂泥,全部人员下到堤内组成人排,拿着铁锹来回巡堤查险。

  雨淅淅沥沥地下了月余,巡堤的泥巴路,走起来脚上似有千斤重。累了,就穿着雨衣,睡在坡身上。刘光建跟着父亲,守在大堤两个月没回家,直至洪水退去。

  彼时只有12岁的刘凯,看着邻居家的同龄人,一个个被家长送走,转移到远离堤边的亲戚家。他只知道有危险,却不知道到底有多危险。

  位于大堤9公里处的李家墩泵站闸口出现险情时,刘光建没有犹豫地跳入了水中。出水口不断涌出渗过堤坝的府河水,很快涨至肚脐处。数百人迅速围堰、挑土、装沙袋,整整一天,这处险情才被完全堵住。

  在当年的筑堤过程中,刘庆喜也经历过抢险。1958年4月,围堤计划工程量已基本完成,然而胜利在望时,险象发生,已建成的某些堤段,发生了坍、滑。四个抢险指挥部,提出“鼓足干劲,赶在洪水前面,抢救一切险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战斗口号,所有人持续奋战3个多月,抢在洪水到来之前,稳住了堤脚,加固了堤身,完成围堤建闸工程。也是在那时,建成李家墩排渍水闸。

  守堤:

  儿子上阵巡堤后,住进父亲搭建的哨棚

  刘凯。通讯员 供图

  刘光建身上的城管制服,留下了2020年两场战役的烙印——衬衫染渍着黄泥,裤腿则斑驳褪色,那是防疫消杀时留下的。

  6月29日,原本在进行排涝设备养护的刘光建,又接到紧急通知,带人上堤,搭建哨棚。

  搭载着活动板房材料的货车,一趟趟开往大堤,5小时内,将军路街所属7个哨棚安装完成。那天,在社区值班的刘凯,并不知道父亲上了堤,直到第二天,接到巡堤任务,自己被分配至6~7公里哨棚值守后,才得知,哨棚是前一天父亲参与搭建的。

  哨棚内的生活用电,全靠一台汽油发电机,一天三次,城管执法队负责上堤加油以及设备维修。4日雨夜,接到指挥部通知,6~7公里哨棚发电机故障,准备出发加油的刘光建又带上维修队,赶往现场。那晚,儿子刘凯值夜班,一手举着伞和手电筒,一手拿着铁锹,在堤内的草丛里,深一脚浅一脚地巡堤。

  “涨水了,草丛里蛇多,注意脚下,注意看冒泡的情况。”刘光建和儿子简单打完照面,继续维修机器。多线作战,这也是父子俩进入汛期后仅有的一次见面。

  连续降雨,作为社区副书记的刘凯,要带头巡堤查险,父亲刘光建则在市区内排涝疏渍;天气放晴,排渍的负担减轻,刘光建开始上堤保供,儿子刘凯又要回到社区,值守发热病人的转送任务。

  还有不到9个月,刘光建就要退休。他把父亲当年带自己守堤的样子,做给了儿子看。

  刘凯拿着手电筒,行走在暗夜中的堤坝上。站在大堤上,背后是川流不息的车流和路灯,如空中星辰。

  (记者蔡欣星 黄金 通讯员乐胜利 宋俊 周靖雯)

  【编辑:丁翾】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