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从有听力障碍变成“小话痨”,她这个儿童节过得欢声笑语

新闻中心 > 首页社会

2021-06-01 21:59 来源: 长江日报-长江网
【字体:
  长江日报6月1日讯萱萱穿着一身帅气的迷彩服,头上戴着粉色蝴蝶夹发卡,眼睛很亮,声音细细的,在幼儿园六一儿童节表演的舞台上,她表演的独唱加舞蹈赢得阵阵掌声。萱萱和正常小孩毫无区别,如果不说明,很难发现她是一个听障儿童。


  萱萱表演独唱加跳舞。长江日报记者李慧紫摄
  今年7岁的她是艺萌康复福利院今年的康复明星,艺萌康复福利院是一所特殊的幼儿园,这里有200多名听障儿童。5月31日,他们和正常孩子一起上台表演节目,欢度“六一”儿童节。看着女儿的表演,看到她逐渐融入正常孩子的生活,在台下的萱萱妈妈杨方高兴得流下眼泪。


  萱萱和家人合影。长江日报记者李慧紫摄
  “妈妈,我听不见了”
  女儿一出生,一做听力检测,被测试出左耳患有“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这是一种以渐进性、波动性听力下降为主的先天性听力障碍。听到这个结果,夫妻两人一度绝望。萱萱 戴上助听器后,听说基本没有问题。但3岁时,萱萱从椅子上摔下来,第二天一醒来,萱萱说的第一句话是:“妈妈,我听不见了。”
  杨方心里一紧,这一天还是来了。“突然听不见跟摔跤分不开,这个病是这样,总有一天会听不见,只是没想到这么快。”


  妈妈牵着萱萱的小手正在回家的路上。长江日报记者李慧紫摄
  “不能让女儿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到医院检查后,医生建议做耳蜗,国家对听障儿童给予补助,基本不用自己出钱,对于他们家庭来说,是莫大的帮助。
  但手术也有风险,可能会面瘫、失去味觉等,但好的是萱萱年纪还小,手术越早越好,才不会错过语言发育的黄金期。萱萱在武汉进行了手术,杨方说,在一般人看来,他们只是戴了一个助听装置在头上,但耳蜗有体内和体外部分,需要进行手术将体内部分置入到颅骨和头皮之间,电极需要植入内耳耳蜗,植入后内外通过磁铁吸引在一起,讯号通过线圈感应传入体内装置。
  当时手术进行了三个小时,很顺利。术后,萱萱左边的头肿了很大一圈,杨方每天观察女儿,问她吃东西有没有味道,观察脸有没有塌下去,幸运的是半个月过去,肿慢慢消了。
  一个月后,耳蜗的开关打开,一阵“滋滋”的电波声传到萱萱的耳朵,萱萱一时适应不了,这种声音将会成为她往后生活中的“背景音”,伴随一生。
  杨方多次带女儿医院进行调试,用了三个月时间,萱萱才终于适应这个“背景音”,“现在没这个声音,她还有点不习惯。”杨方笑笑说。
  不会说话的萱萱变成了“小话痨”
  适应耳蜗后,萱萱开始到艺萌康复福利院开始幼儿园生活。在这所幼儿园,30名年轻教师通过开展儿童个别化教学、亲子课堂等特色课程,为听障儿童进行听力语言康复训练和矫治,帮助他们回归正常生活。
  萱萱不仅要上一般的幼儿园课程,每天还要上康复课、统感课、注意力课。回家后,也要练习。为了帮萱萱进行康复训练,杨方辞了工作在家专心带她,每天练一个半小时。


  萱萱在家进行听音训练。长江日报记者李慧紫摄
  为了方便照顾女儿上学,一家人租住在学校附近。屋内,满眼都是萱萱的玩具,但她的玩具比较特别,都和声音有关:小鼓、手摇琴、电子琴......
  站在萱萱身后,杨方摇了一下琴,萱萱顿了一下,说出了正确答案,“现在听完全没问题,只是会慢两秒,因为电波传输声音到耳朵有一个时差,她还要将这个声音‘翻译’过来。”杨方解释。
  除了室内训练,还要到室外,在嘈杂的环境下,离开10米左右,训练听音。杨方每天还要写康复记录,萱萱上了一年半的康复课,杨方记满了两个近200页的本子。
  萱萱和普通小朋友一起上幼儿园大班已经一年了,刚植入耳蜗时萱萱并不会说话,“经过康复训练,简直变成了小话痨。”杨方说。
  上个月,萱萱还到杭州参加了歌唱比赛,获得独唱第一名。接下来她还要参加全国听障儿童演讲比赛。“等上小学了,我要当班长,长大了,还要去上大学。”萱萱说。 (长江日报记者李慧紫)
  【编辑:刘艳】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