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海、创业,26年前“丢了”人事档案,如今求助民警,竟然……
下海、创业,公司倒闭,26年前人事档案不知去向,养老保险办理成“老大难”问题。去年底,万般无奈,72岁的徐先生和68岁的张先生找到武汉市梅苑派出所求助,没想到不到一个月,民警竟真的帮他们找回了档案。
下海、创业,个人档案转“丢了”
二十世纪90年代,同在一家杂志社工作的徐先生和张先生选择下海,两人的人事档案被转至一家科技公司。此后,两人又先后创业。
随着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两人准备找原人事档案办理社保,却发现此前所在的科技公司已经注销。“1996年左右,我们从工商部门了解到科技公司已经不复存在,便开始想尽办法搜索档案的下落。”徐先生介绍。
张先生说,当年移交档案时,他们未记下科技公司档案管理人员的姓名,也没有留下联系方式。因此多年来他们走访了包括人力资源、科技等在内的多个部门,但始终没有获得相关线索。
2021年12月初,两人经查询获悉,虽然原科技公司已经关闭,但当时的法人又开办了其他公司,他们顺此线索,查询到公司的办公地点在武昌区丁字桥。谁知,当他们兴冲冲依照地址找去时,却发现该处为一个民居。无奈,二人只得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找到辖区梅苑派出所警求助。
民警陈固在工作中。通讯员孙逊摄
仅凭名字读音,民警找到了关键人
当天在派出所值班的民警陈固热情地接待了两人。听他们讲述完多年寻找档案的经历,陈固决心一定要尽自己的全力帮助两人。
想找到档案就得找到当时科技公司的工作人员。徐先生告诉陈固,他们两人在移交档案时,只从接受档案的工作人员处听到,当时公司负责人的姓名,只知道读音但不知道具体是哪几个字。而且由于时间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那位负责人具体姓什么也记得不太清楚了。“好像是姓吴,又好像是姓胡。”
不仅如此,实际上徐先生和张先生也从未见过当年公司的这位负责人。模糊的线索让寻人成了大海捞针。
但是这些困难并没有让陈固放弃。她首先按照徐先生提供的线索,先以胡姓查询,找出了几十个近似的结果。然后,他继续向徐先生咨询其他线索,试图进一步缩小范围。
“那位负责人大概多大年纪?”陈固问徐先生。“二十多年前他应该至少三十多岁,那现在应该至少五六十岁。”徐先生回答。另外陈固还从询问中了解到,当年科技公司的注册地址位于江岸区保成路附近。
“当时的交通并没有现在这么发达,那位负责人在保成路经营公司,他的户籍地址有可能就在附近。”陈固分析。
按照推断,陈固发现刚好有一名姓胡的先生与各种条件符合,她立即拨通胡先生的电话。“对,我当年确实在那家科技公司工作过。”
张先生(左二)和徐先生(右一)向陈固(右二)送上锦旗致谢。通讯员孙逊摄
档案辗转5人,有人已经不在了
关键人物找到了!这让徐先生和张先生兴奋不已。但胡先生却告诉陈固,公司已经注销多年,当年的档案早已几经转手。
“两位老同志找档案找了这么多年,很着急,看您能否帮忙联系当年的经手人找一下。”电话中,陈固向胡先生讲明了徐先生和张先生的困境。终于说服胡先生帮忙联系。
陈固了解到,当年该公司的档案至今已经先后被5人接手管理过。其中还有人已经去世。了解到找寻过程十分复杂,陈固让徐先生和张先生先返回等待消息,她来作为协调人与胡先生沟通。
“那位胡先生也是个热心人。”陈固说,她每隔一两天就与胡先生通话,咨询找寻档案的进展,“我告诉胡先生,如果找人中间卡在了哪个环节,我还可以帮忙查询打听。”陈固介绍,没想到每次她与胡先生电话沟通,都能听到“又找到了一个中间人”的好消息。
大约一周后,胡先生向陈固反馈,称档案找到了。陈固立即将好消息通知徐先生和张先生。12月23日,二人如愿拿到了档案。
“其实这件事本来和陈警官没多大关系,但她却全心全意地帮助我们,为我们解决一个困扰多年的难题。”1月5日中午,徐先生和张先生带着锦旗,来到武昌区公安分局梅苑派出所,向陈固表示感谢。(长江日报记者戴旻阳 通讯员孙逊)
【编辑:刘艳】
下海、创业,个人档案转“丢了”
二十世纪90年代,同在一家杂志社工作的徐先生和张先生选择下海,两人的人事档案被转至一家科技公司。此后,两人又先后创业。
随着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两人准备找原人事档案办理社保,却发现此前所在的科技公司已经注销。“1996年左右,我们从工商部门了解到科技公司已经不复存在,便开始想尽办法搜索档案的下落。”徐先生介绍。
张先生说,当年移交档案时,他们未记下科技公司档案管理人员的姓名,也没有留下联系方式。因此多年来他们走访了包括人力资源、科技等在内的多个部门,但始终没有获得相关线索。
2021年12月初,两人经查询获悉,虽然原科技公司已经关闭,但当时的法人又开办了其他公司,他们顺此线索,查询到公司的办公地点在武昌区丁字桥。谁知,当他们兴冲冲依照地址找去时,却发现该处为一个民居。无奈,二人只得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找到辖区梅苑派出所警求助。
民警陈固在工作中。通讯员孙逊摄
仅凭名字读音,民警找到了关键人
当天在派出所值班的民警陈固热情地接待了两人。听他们讲述完多年寻找档案的经历,陈固决心一定要尽自己的全力帮助两人。
想找到档案就得找到当时科技公司的工作人员。徐先生告诉陈固,他们两人在移交档案时,只从接受档案的工作人员处听到,当时公司负责人的姓名,只知道读音但不知道具体是哪几个字。而且由于时间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那位负责人具体姓什么也记得不太清楚了。“好像是姓吴,又好像是姓胡。”
不仅如此,实际上徐先生和张先生也从未见过当年公司的这位负责人。模糊的线索让寻人成了大海捞针。
但是这些困难并没有让陈固放弃。她首先按照徐先生提供的线索,先以胡姓查询,找出了几十个近似的结果。然后,他继续向徐先生咨询其他线索,试图进一步缩小范围。
“那位负责人大概多大年纪?”陈固问徐先生。“二十多年前他应该至少三十多岁,那现在应该至少五六十岁。”徐先生回答。另外陈固还从询问中了解到,当年科技公司的注册地址位于江岸区保成路附近。
“当时的交通并没有现在这么发达,那位负责人在保成路经营公司,他的户籍地址有可能就在附近。”陈固分析。
按照推断,陈固发现刚好有一名姓胡的先生与各种条件符合,她立即拨通胡先生的电话。“对,我当年确实在那家科技公司工作过。”
张先生(左二)和徐先生(右一)向陈固(右二)送上锦旗致谢。通讯员孙逊摄
档案辗转5人,有人已经不在了
关键人物找到了!这让徐先生和张先生兴奋不已。但胡先生却告诉陈固,公司已经注销多年,当年的档案早已几经转手。
“两位老同志找档案找了这么多年,很着急,看您能否帮忙联系当年的经手人找一下。”电话中,陈固向胡先生讲明了徐先生和张先生的困境。终于说服胡先生帮忙联系。
陈固了解到,当年该公司的档案至今已经先后被5人接手管理过。其中还有人已经去世。了解到找寻过程十分复杂,陈固让徐先生和张先生先返回等待消息,她来作为协调人与胡先生沟通。
“那位胡先生也是个热心人。”陈固说,她每隔一两天就与胡先生通话,咨询找寻档案的进展,“我告诉胡先生,如果找人中间卡在了哪个环节,我还可以帮忙查询打听。”陈固介绍,没想到每次她与胡先生电话沟通,都能听到“又找到了一个中间人”的好消息。
大约一周后,胡先生向陈固反馈,称档案找到了。陈固立即将好消息通知徐先生和张先生。12月23日,二人如愿拿到了档案。
“其实这件事本来和陈警官没多大关系,但她却全心全意地帮助我们,为我们解决一个困扰多年的难题。”1月5日中午,徐先生和张先生带着锦旗,来到武昌区公安分局梅苑派出所,向陈固表示感谢。(长江日报记者戴旻阳 通讯员孙逊)
【编辑:刘艳】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