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不是药,说特效纯属骗人,法官教你识别防范养老诈骗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6月28日讯6月28日上午9时30分至10时30分,由长江日报与东西湖区法院联合推出的“周二之约”反诈情景剧《一兜鸡蛋引发的养老骗局》演出结束后,该剧原型案件主审法官姜树山来到现场,线上线下同步解答网友关于如何识别、防范养老诈骗的疑问。

姜树山法官以案释法。长江日报记者苗剑 摄
问:网上看到的保健品功效对我的病症治疗有特效,可以相信吗?
答:保健品不是药品,没有临床治疗作用,不能代替药品。千万不要盲目听从商家宣传。如果感觉身体不舒服,请务必到正规医院就诊,切莫把保健食品当药品。
问:有免费的健康讲座请来专家授课,并且提供免费问诊及免费体检,可以去了解一下吗?
答: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求健康心切,打着“免费体检”“免费专家”讲解保健知识,甚至是包治百病的“神医”等手段来骗取老年人的钱财。其实,这都是骗子们精心设计的骗局,他们先是用小礼品吸引老人来参加,接着就是打温情牌,与老人建立感情,然后填写资料套取个人病史,再邀请假名医演讲并请所谓的专家会诊,而会诊就是根据之前提供的“个人病史”,装模作样地望闻问切,最后一步就是销售无资质的保健品。
问:自称暖气、物业、电信、燃气等公司工作人员,以“便民检修”等名义上门,收取维修费、安装费等,是真的吗?
答:不要随意给陌生人开门,哪怕他们挂着工作证。煤气、水、电、有线电视、电信等社会服务部门的相关活动,一般会经社区提前发布通知,或在社区管理人员的配合下陪同。对上门维修、送货、送礼物等身份不能确定的人员,尽量不要开门,让他们等子女回家后再来。
问:有人称可以代办“提前退休”,只需收取代办费用,可以相信吗?
答:去人社部门咨询,学习相关政策,确定信息真假,人社部门是依据国家政策为市民办理事宜,绝不可能私下办理,这就是骗局。
问:我有不用的电话卡和银行卡可以交给别人使用吗?
答:对于废弃不用的电话卡、银行卡应及时办理注销业务,不随意丢弃、买卖,“实名不实人”的电话卡,不但会被犯罪分子用来实施电信诈骗,还会用来进行网络贩毒、网络赌博,而这些钱大部分都是通过买卖的银行卡走账,难以追查和打击。此外,银行卡、电话卡一旦被收购很可能会被用于不法行为。出借、出租、售卖个人银行卡的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本期直播结束至下期直播上线前,读者如有疑问仍可进入直播间评论区留言提问,姜树山法官将继续在这里为大家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服务。(长江日报记者陈勇 通讯员李金星 杨静 徐琦)
【编辑:邓腊秀】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