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守天门,站天哨,尽天职, 这所军校的主题情景思政课超燃

新闻中心 > 首页社会

2024-06-21 10:59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6月21日讯 6月19日晚,空军预警学院在学院雪莲体育馆开讲以《天哨》为题的主题情景思政课,将老一辈预警人舍生忘死戍守祖国万里空疆的初心和新时代预警官兵智胜未来高端战争的决心呈现在大家面前,让学院官兵在情景交融的氛围中坚定强军信念,激励学院广大毕业学子用实际行动践行“到边疆去、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长期为部队备战打仗服务”的“三到一长期”铮铮誓言。

  当天上演的主题情景思政课由序幕和三个篇章组成,其主要内容取材于预警学院官兵坚守战位履职尽责的真实经历。

  主题情景思政课授课现场。 通讯员张立博 摄

  在第一篇章中,思政课主讲人将老一辈预警人演绎得惟妙惟肖,生动再现了老一辈预警人的奋斗历程,让台下官兵深受教育。据介绍,1950年,在上海,21名上海交通大学学生放弃毕业,义无反顾地携笔从戎,加入防空雷达部队,将青春献给了预警事业,为国家构筑牢固的防空雷达网起到了“种子”的作用。这21名大学生,是老一辈预警人中的杰出代表,当个人的理想与国家的需求相冲突时,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牺牲自我。

  “我一定给新中国培养一支响当当的部队!”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土防空力量不够,雷达装备和真正懂技术的人才都很稀缺。在这样的情况下,王智涛作为防空学校(空军预警学院的前身)的首任校长,主动请缨为战育人,为国家培养了一批过硬的防空人才。

  主题情景思政课授课现场。 通讯员刘洪文 摄

  在第二篇章中,思政课主讲人将预警学院一代又一代官兵践行“到边疆去、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长期为部队备战打仗服务”的“三到一长期”誓言的先进事迹,深情地讲给台下的官兵听。“报告!我想援藏!我想援藏!”每年的毕业季,从预警学院毕业的官兵都自愿申请去艰苦的地方、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一批又一批预警学子走向远方、登上高原、进入深山、驻防海岸,他们战风雨严寒,斗烈日酷暑,以山林为邻,与鸟兽为伴,只为守护祖国万里空疆安宁。在海拔5374米的甘巴拉雷达站,从预警学院毕业的学子克服缺氧、高原反应、疾病等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像在高山之巅绽放的雪莲花,牢牢地钉在甘巴拉上,为强军兴军事业奉献青春。他们说:“雷达望着天空,天空望着我,而我望着祖国!”“也许这就是我,早该化作雪莲一朵。”“我骄傲,我是预警人!”

  官兵沉浸在主题情景思政课中。通讯员汪赛强 摄

  在第三篇章中,思政课主讲人将预警学院官兵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精神面貌展现在大家面前。一批又一批从预警学院毕业的学子走上战位后,敢于直面强敌,敢打必胜,让敌人不敢轻举妄动。他们前赴后继,擦亮天眼,坚守天哨,履行天职,把空天预警的豪迈誓言大写在祖国的蓝天上!

  在当晚这堂思政课临近尾声时,全体官兵共同唱响了《空天预警》歌曲。

  一位当晚听了此堂思政课的战士说,他深受震撼。他要向出现在情景剧中的优秀战士和现实中的优秀军人学习,学习他们坚守岗位、奋力前行的精神。他要像优秀的学长学姐一样,毕业后申请去边疆地区立业建功,去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据了解,为提升思政课教学质效,空军预警学院在研究官兵思想特点后,组织空天预警学子创新实践俱乐部文艺骨干自编自导自演了以《天哨》为题的思政内容情景课,激励学院全体官兵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引导官兵铸牢忠诚信念、矢志奋斗强军,干好本职工作建功军营;让官兵切实体悟到坚守与奉献的意义,使大家学有榜样、行有方向、追有目标。(通讯员刘斌 魏科宇 刘宸睿 长江日报记者陈其雄)

  【编辑:符樱】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