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评论员 肖畅
最近,“林黛玉发疯文学”上了热搜。“林黛玉发疯文学”是网上兴起的一种“梗文化”,如一句“横竖就拿那么一点工资,还要24小时使唤人了”成了很多年轻人吐槽工作压力大的新梗。
“林黛玉发疯文学”之前,有所谓的“废话文学”等。在网络“梗文化”的背景下,互联网新话层出不穷,迭代速度越来越快。网络玩梗玩不转的人,在这种“梗文化”的语境中似乎要得“失语症”了。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社会众声喧哗,网络娱乐“梗文化”也是正常的存在,本无可厚非。但我们正看到一种现象:网络玩梗铺天盖地的同时,好好说话反而变成了难事。怎么个难呢?比如说话不引几句网络新梗、新词,不去迎合网络流行语境,说话的人似乎就很落伍。比如在一些亚文化圈或者互联网行业,不说几句互联网“黑话”让人满头雾水一下,就显得似乎不够高深,不够时髦。
不只是网友、自媒体,一些社会严肃机构也被这股风气带偏了节奏。比如一些政务新媒体,动不动“亲”“有木有”,大学校长在毕业典礼上动辄“神马都是浮云”,看似以网络表达建立亲和力,其实往往变成了刻意迎合。
网络新梗不断覆盖了旧梗,网络流行语境淹没了许多正常的、规范的表达,这是值得我们反思的。社会应有的语言环境,并不该是“段子文化”“网络黑话”“疯言疯语”满天飞。一个社会的语言环境当然是雅俗并存、网上网下齐飞的,网络梗文化往往是以俗为时尚,而语言的规范周正好像还落伍了,哪有这样的道理。
不论是网上还是网下,我们都要提倡好好说话。好好说话不是在语言上“抖机灵”,而是离开了网络流行词汇,离开了玩梗和写段子,我们还能规规范范地说话,端端正正地表达。
【编辑:李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