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长江时评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林妹妹发疯文学”尽管走红无妨丨长江时评

长江时评 > 100℃

2022-04-02 08:14 来源: 长江网
【字体:

  长江网评论员 叶军

  “林妹妹发疯文学”近来上了热搜,微博上拥有1.3亿阅读量和5.3万讨论者。

  不少网友将“林妹妹发疯文学”进行归纳、分类,甚至进行再创作,各种版本纷纷亮相,比如职场版——“横竖就拿那么一点工资,还要24小时使唤人了”;爱情版——“哥哥要是这般态度,倒不如直接不理我的好,显得我无理取闹了些”;生活版——“你大抵是倦了,竟回我(微信)这般敷衍”等。虽然有人质疑玩坏名作,但还是拦不住众多网友表示“太好用了”。

  类似的网络文字狂欢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上演,尤其是当造梗与古典文学碰撞,网友总是特别嗨皮。之前有甄嬛体,现在是黛玉体。有人担心因此对古典语言和文字的理解破碎、偏颇,其实大可不必。仿拟、改造符合网络跳脱、跨界的特点,从源远流长的古典文学宝库中寻找灵感,并进行再创作,会让古典文学融入到现实语境中,也是一种传承传统的方式。

图片来源:长江头条(摄影:冰哥)

  应该看到,网友是在利用林黛玉的句式,进行现实的情感表达。林黛玉的率真和才情,使得她的怼人句式既表达了感受,也留下回转空间。正如薛宝钗所说:“颦丫头的一张嘴啊,叫人恨也不是,爱也不是。”

  这与现代人所需要的表达方式不谋而合。按照心理学原理,人的心理能量不宜压抑太过。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规范的订立、场合的局限、维护良好关系的需要,表达自我必须受到限制,是不可能随心所欲的。网友疯传林妹妹语录,折射出希望真诚和谐沟通的愿望。借林妹妹口气吐槽或调侃,也是纾解压力的一种方式。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不少人对薛宝钗的喜欢超过了林黛玉,认为林黛玉爱使小性子,现实生活中遇到这样的人没法相处,现在“林妹妹发疯文学”走红,说明随着时代变化,人们开始领悟到林黛玉率真的可贵,对中国文化里经典人物形象的认识更加全面、更有深度。

  有网友称林黛玉为“怼人顶流”“林怼怼”,殊不知,林黛玉虽有伶牙俐齿、嘴巴不饶人的一面,也有另外一面,比如心思缜密,体察世事——在探春管家时,她三两句话就点出荣府日常运作的沉疴;比如善良亲和——她待丫鬟不骄纵,充满同情。这才是一个完整的林黛玉,也是曹雪芹塑造人物的精彩之处。

  林黛玉怼人从来不是为怼而怼,她主要是为表达真实心声。而现在有些年轻人,出于嫉妒或者自卑等心理,用怼人来压人,这样的人最好还是不要学“林妹妹发疯文学”,那是学了皮毛丢了精髓,还是应该多学学林妹妹深厚的学养、幽默的语言。率真待人与出语不逊,并不是一回事。

  【编辑:余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