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评论员 杨于泽
位于湖北恩施州巴东县野三关镇的原宜万铁路巴东站,近日正式更名为野三关站。而正在建设的郑万高铁巴东北站,正式更名为巴东站。一个大山中的县及其位于高山之巅的小镇,同时进入中国高铁网络。
火车站改名折射的是中国高速发展的现实。近些年来中国铁路特别是高铁发展很快,带来了火车站要改名的问题。原巴东站之所以改名,正是因为当地建成了新高铁和新火车站,出现了站名“让贤”的需要。
图源视觉中国
其实火车站改名在国内相当普遍,在一些地方出现了东站、南站这类名字不敷火车站命名之用的情形,于是启用区、县甚至镇名的情况。比如安徽合肥近年经过的高铁、建成的车站已达10座之多,东西南北站之外,各种地名都用上了,曾经的“合肥西站”名字被新的高铁站用去了,自身则依所在城区命名为“蜀山站”;安徽安庆的情况类似,原来的安庆西站被“征用”后改名为怀宁站。
火车站是一种交通资源,过去站名一般被用来标志当地主要城市或者黄山、泰山这样的风景名胜。而随着高铁快速发展,高铁站越来越多,标志的行政区划越来越小。合肥蜀山站原来以“合肥西”命名,而现在的“蜀山”只是合肥市的一个城区名。野三关站原来标志巴东县,现在则成为一个“镇站”。
从武汉的火车站命名,也可以看出国家交通、城市建设翻天覆地的变化。武汉向为我国铁路枢纽,早就有以汉阳、江岸这样的区名命名的火车站,10多年前有了“武汉站”这种以城市命名的车站。随着长江高铁等新的高铁开建,长江新区站、天河机场站也出现了。
可以预期,中国的高铁网络会越织越密,各地的高铁车站也必定越建越多,既会遇到如何命名的问题,也会更多遇到改名问题,需要正视。今后,东、南、西、北站这样的叫法,恐怕是不完全能够适应中国未来发展的巨大可能性。
【编辑:李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