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把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融为一堂“青春必修课”丨长江时评

长江时评 > 100℃

2025-01-03 10:01 来源: 长江网
【字体:

  作者:柯贤柳(武汉工商学院)

  2024年12月27日,长江网•长江头条“行走的大思政课”2024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成果交流会在华中科技大学举行,并发布研究报告。同时,启动2025长江头条“行走的大思政课”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成果全国征集活动。该活动把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融合在“行走的大思政课”平台,同上一“课”,为构建实践育人新范式提供了有益借鉴。

  12月27日,长江网•长江头条“行走的大思政课”2024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成果交流会在华中科技大学举行。长江网记者彭年 摄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仅依靠课堂教学还不够,必须跟现实结合起来,走进社会大课堂,形成“大思政课”体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所强调的,要注重运用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不断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的空间和阵地。由此,长江头条“行走的大思政课”平台围绕大学生社会实践主题,把各大城市、多所高校和广大学生联结在一起,实现实践活动广泛开展和实践成果展示分享的有机融合,形成“大思政课”合力。据统计,自活动开展以来,来自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08个城市、324所高校的大学生,自发在长江网“长江头条”平台上发布社会实践内容2.12万篇,记录和分享他们在社会实践中的观察、体验和感悟。这些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新时代伟大变革的点点滴滴,是讲好中国故事的生动实践,并通过平台扩散传播,让我们触摸到可爱、可信、可敬的中国。长江头条探索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融合新机制,为转化实践成果、检验实践成效提供了建设性路径,为创新“大思政课”体系作了有益尝试。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思政课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重点在青年。因其处于“拔节孕穗期”,我们方知责任重大、如履薄冰。托在掌心一味呵护不可取,含在嘴里悉心吐哺更不妥,只有让青年在社会大课堂见真章、知冷暖、识大局,才能淬炼多彩青春,做挺膺担当奋斗者。

  当前,社会实践活动是广大高校的标配动作,但是如何引导青年胸怀“国之大者”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长江头条”受到启发。在平台上,我们看到,武汉大学青马工程实践队深入观察中国基层“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时代作为,看到了中国基层治理的活力;华中科技大学“星青年”暑期政务见习四川内江队挂职锻炼,开拓了职业视野,增加了基层工作经验;西北大学实践队深入调研陕西富平县柿子和山羊奶两大本地产业,总结提炼其运营机制和发展规律。在这里,高校学子交流分享,通过一个一个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看到一个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青春中国,品出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感悟“日用而不觉”的中国精神。在这里,“中国”变得立体、全面、丰富、生动,从而激发出青年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高校是思政教育的主阵地。守好学校主阵地,延展社会大课堂,是打造思政“金课”的有效途径。守好主阵地是职责,自不待言,但如何延展大课堂,则有赖“圈层”接入。长江头条把脉高校思政教育实际,创设“行走的大思政课”平台,有效联结党媒和高校,提升思政引领力。在“行走的大思政课”活动现场,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党委书记金凌志发布《长江网•长江头条“行走的大思政课”2024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成果研究报告》。报告显示,“长江头条”作为党媒长江网建设的互动化传播平台,聚合来自全国各地大学生的多样化社会实践内容,形成一个覆盖面广泛的社会实践数据库,不仅为大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案例和宝贵经验,也为思政教育提供源源不断的教学资源。这大大深化了高校思政课内容,拓展了高校思政课视野,产生良好的放大效应。同时,平台推动青年群体从商业平台向主流媒体平台转移,便于发挥高校在思政教育领域和党媒在思想舆论领域的主阵地作用,共同强化思政引领力。

  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行走的大思政课”自觉将立德树人的责任扛在肩上,在实践中探索融合育人新机制,在平台上激发青春中国新风采,在社会中丰富高校思政新路径,吸引莘莘学子借助平台同上一堂“青春必修课”,共同养育、传递和彰显家国大情怀,温暖和激励着每一位前行者。

  编辑:余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