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评论员鲁珊
红灯笼挂满大街小巷,各地庙会热气腾腾,家家户户贴上了春联,蛇年春节就要来了。这是我们熟悉的春节,又是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
申遗文本是这样描述春节的——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
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社会实践”的表述既新鲜又贴切。春节的一大特征是科学性,它是作为农耕民族的华夏先民,基于日月运行规律、物候变化周期,以及农业生产生活节律,创造了传统历法体系,形成了丰富的社会实践。中国人在天文、历法、数学等方面对世界有卓越贡献,春节就是丰富而生动的载体。
春节是文化的。留心观察的话,新中式、汉唐服、中国红在这些年逐渐取代了公主裙、小西服、洋品牌而成为人们特别是年轻人的新年新衣,传统文化的血脉在年轻人那里热情奔涌。年画、庙会、祭祖习俗、龙舞、元宵节、灯会……这些充满仪式感的过年习俗成为各地文化旅游的热门、网红。当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在浓浓年俗中感受“中国味”时,实际上也正穿越千年时空,与传统文化相遇、相融。
“团圆”是春节永恒的主题,每年的春运都被称为史上最大规模的人流迁徙。人们不辞辛劳,从四面八方奔赴叫作“家”的地方,因为“家”是中国人最热切的期盼与情怀,也是心怀天下、走向世界的精神原点。家国情怀,为中国人所独有,是春节深厚的底蕴,也是中国人价值观中厚实温暖的底色。
古老的春节折射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强大生命力。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存续数千年的文明,我们每个人都是中华文化流传至今的生动存在。今天奔涌的中国、活力的中国、精彩的中国,本身就是文化自信最好的注释。
编辑:余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