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冯旺舟 姚芳:人才驱动创新

长江时评 > 求知

2024-12-30 16:28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作者:冯旺舟 姚芳 (作者单位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与传统生产力不同,新质生产力有着显著的“创新”特征。正是“创新”这一显著特征,使得“人”在新质生产力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发展新质生产力归根到底依赖于人的发展。

  劳动者作为生产力三要素之一,是具有一定劳动技能和劳动经验的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要素,劳动者通过对劳动工具的开发与利用,在生产力的发展中发挥主体作用。而劳动者只有掌握相应的知识、技能,才能高效运用劳动工具,从而与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充分结合。在生产过程中,人通过发展先进的技术,将生产力的各要素进行有效整合,以此发展出更加先进的生产力。

  科技创新在生产力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科学技术并非独立的生产力构成要素,而是渗透在生产力的各构成要素中,通过生产力各构成要素及其组合的优化,提高生产过程的效率与生产力的水平。科学技术的进步既能提升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又能改进劳动资料与劳动工具,同时能拓宽劳动对象的范围,从而提高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比传统生产力更加依赖于高素质的创新人才这一最活跃的生产力要素,通过调动发挥其内在创新创造能力,组织、整合新型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开展复杂性的创新活动,特别是智力密集型、知识依赖型的原始性、颠覆性创新活动、“0-1”技术创新活动,从而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

  随着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深入实施,我国人口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截至2023年,我国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超2.5亿人;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1.05年,比2022年提高0.12年。目前,我国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3.8年;累计培养超过6000万名工程师,数量位居全球第一;每年理工科毕业生数量超过300万人,远超其他国家,潜在工程师群体的规模优势明显;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纳米材料等前沿领域的专家人数众多,并拥有一支庞大的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可为前沿技术突破和新质生产力形成提供强大人才支撑。

  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战略而言,科学技术发展依靠高素质人才。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科学技术只有从知识形态转化为生产工具,劳动资料才能成为现实的物质生产力,这一转化过程要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来实现。

  作为传统生产力的进阶和跃迁,新质生产力以创新起主导作用。在经济社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通过人才进行创新驱动,从而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就成为必然选择。以人才创新作用发挥为核心,以高质量发展为目的的新质生产力,将会带来高价值性、高延展性、难以模仿性和难以复制性,为一个经济体实现加速赶超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核心能力。人才的驱动作用主要通过科技创新作为第一动力的功能来发挥,而科技创新作为第一动力的巨大作用,又必须通过人才的作用来实现。

  新质生产力源于技术革命、生产要素创新配置及产业深度转型,表现为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飞跃,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紧密联系,更与人才作用发挥密切相关。

  编辑:余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