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小广 [作者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博导]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强化宏观政策民生导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经济政策的着力点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以消费提振畅通经济循环,以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支持扩大就业、促进居民增收减负、加强消费激励,形成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
■ “投资于人”不只是一个新提法
“投资于人”不只是一个新提法,还是一个重大的政策转变。
大家知道,近阶段导致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主要原因是消费不足。据测算,未来二三十年内,我国消费需求年均增长潜力可达7.3%左右,而投资增长的潜力将大大降低,不到3%,未来经济总量扩张主要将取决于巨大的消费潜能释放,投资主要是优化产业结构和提高创新能力。因此,宏观经济政策必须适应这一长期趋势而作出重大调整。
前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去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有潜能的消费”。2024年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则强调“要以提振消费为重点扩大国内需求,经济政策的着力点要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强调宏观政策民生导向,就是把消费与民生改善结合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着力点,重在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这是对过去长期投资优先、投资于物的宏观经济政策作出的重大战略性调整,是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主基调。
消费为先、民生为大,这是投资于人的价值取向和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新的着力点。生产力与消费力需要平衡,一个是供给能力,另一个是需求能力,两者失衡就是巨大的浪费,两者实现动态的高水平均衡,经济也就实现了高质量发展。
消费不足的实质是,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落后于生产力的提高。市场经济都讲“消费者是上帝”,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是需求驱动,创新发展也是受需求驱动,需求是增长的真正源泉。投资于人解决需求端的消费不足问题,就是要把消费与民生改善紧密结合起来,系统地提高人们的购买力和生活水平,实现需求端的高质量发展。
投资于人,是我们党在新时期为适应高质量发展的需要,而作出的发展理念的进一步升级,强调要围绕着人的全面发展而投资,而施政。投资于人就是要加快实现向“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升级,即一切生产都是为消费服务的,人类进步的实质是人的消费力提高和民生的全面改善。一方面,要不断地将资金资源重点投向教育、医疗、就业等民生领域,提升人力资本质量,使经济发展的“红利”从“人口数量”转向“人才质量”。人的发展潜力是无限的,增加对人的直接投资,其价值会越来越高,人力资本质量提高了,收入也就能随之增加;另一方面,从需求端看,投资于人就是要提高大多数人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 一定要摈弃投资于物才能创造GDP的惯性
在改善民生和激励消费方面,投资于人要突出重点、体现实效。通过增加公共服务投资、提升劳动者技能和健康水平,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同步提高广大居民的收入水平等来激发人的创新活力与消费潜力。
一是加强非基础设施外的公共领域投资,如按高标准要求,投资教育、职业培训、医疗、养老等,可显著地提高人力资本质量。在教育方面,投资于人主要是优先强化基础教育和技能的培育。如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强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同时,增加大学的硬件设施投资和基础研究的投入,如我国的大学生住宿与教学场地条件远不如发达国家,应全面对其改造升级,这样的投资价值会远高于一些效用低又耗钱的形象工程投资。增加医疗健康方面的公共投资,不仅能直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且能节约“稀缺的医疗资源”,提高总体医疗产出效用,如最近几年国家着力推动的医疗资源下沉、促进医疗服务的均等化等。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推进编制动态调整,建立以医疗服务为主导的收费机制,完善薪酬制度”。增加医疗领域的公共投资重在提高医疗服务能力、降低成本。
二是大幅增加社会保障的投入,全面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有了“社会保障”的托底,人们的消费预期就会明显增强。我国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发展中不断完善,主要追求的是“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但从投资强度来讲,却是明显偏低的。世界各国社会保障按投入水平和目标来讲可分为高中低三类,不可否认,我国在总体上还属于低水平。经济在向高水平迈进,社会保障水平却仍停留在较低的水平,这显然是矛盾的,与人们的期待有很大的差距。社会保障制度可认为是政府的最大投资项目,搞得好(水平选择合理、制度安排合理)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用,一定要摈弃投资于物、投资于生产才能创造GDP的传统观点,投资于社会福利的改善可能获得更大的宏观效益。
三是投资于人还要紧紧抓住消费这个薄弱环节,聚焦解决消费能力不足这一关键问题。2025年宏观经济政策最令人瞩目的就是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把增加消费能力和优化消费环境放在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3月16日中办、国办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其中包括七个具体行动,即城乡居民增收促进行动、消费能力保障支持行动、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大宗消费更新升级行动、消费品质提升行动、消费环境改善提升行动和限制措施清理优化行动。最关键也最难的是城乡居民增收促进行动,投资于人就是要持续提高劳动者报酬的比重,重在提高中低收入者的就业水平和收入水平。一方面,要有效地保障劳动者的权益(收益权、工作权和休息权等),另一方面,要深化分配体制改革,从整体上增加社会总购买力和消费力。
编辑:余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