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罗茂渝 万美容 (作者单位为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
近年来,“情绪价值”一词十分火热,2023年、2024连续两年成为各种评比中的霸榜热词。看看近些年走红的一些网络事件,比如特种兵式旅行、脱口秀爆火、谷子经济繁荣等,对“情绪价值”的追求是其中重要因素。
“情绪价值”往往是良好情绪的创造、不良情绪的抚慰、相似情绪的共鸣和不同情绪的凝聚。如今,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物质繁荣,“情绪价值”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当代青年比任何一个时代都更渴望被需要、被认可和被理解。“情绪价值”看似网络现象,实则是年轻人的重要特征。从需求层次理论看,当基本物质需要得到较好满足时,人们将更倾向于向内寻求悦纳与价值实现,向外寻求归属与肯定,形成以感性需求为核心的取向。
青年是生机勃勃的,但也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深入剖析“情绪价值”的本质内涵及其在现实中的具体表征,对于理解青年精神生活模式,以更好方式方法对青年人进行适当引导具有重要意义。
■ “情绪价值”并不是简单的情绪化
将“情绪价值”作为整体概念看待,最早是在营销学领域。2001年,“情绪价值”概念被明确提出,在营销学中强调消费者通过购买和使用产品或服务所获得的愉悦、满意、自豪感等主观体验,突出其与机能价值的根本不同。
“情绪价值”中,“情绪”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范畴,虽为极具主观性的个人体验,但外部环境仍然是重要的客观基础,这与“价值”概念不谋而合。“情绪价值”即情绪需求与外部供给正好符合,体现在青年人情感需求方面,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针对性都关系密切。
“情绪价值”不仅是一个理论概念,更是一种现实的社会现象。它既体现在消费领域中的情绪价值附加,也体现在人际关系中的情绪价值交互。
一是情绪价值消费。“情绪价值”最早在营销学领域的提出,表现为人与物之间的一种新联结。商品以情绪需求为导向,将青年看重的满足感、神秘感、陪伴感、仪式感等需求嵌入产品之中,从而完成对产品的情感附加和情绪营销,让商品最终的呈现,跟过去所谓“性价比”完全不同,完成了“商品的惊险的跳跃”。商品消费者则从自身情绪需求出发,心甘情愿地购买附加情绪价值的产品,虽然明知道有些产品的情绪价值已经超越了经济意义上的价值,但仍然期待从这种落差中获得积极情绪体验。例如,这些年大火的“焦绿香蕉”“动感光菠”“放青松”等创意绿植成为焦虑出口,“陪爬泰山服务”等商品满足陪伴需求,盲盒周边则瞄准了青年对神秘感、未知性的追求,“好运喷雾”“爱因斯坦的脑子”等虚拟情感产品,捕捉到的是青年对积极心理暗示的需要,鲜花经济盛放,则突出了青年对仪式感的重视与偏好。
二是情绪价值交往。“情绪价值”的表征也体现在人际关系的新联结。青年对于情绪价值交往的关注,最初源于情侣关系探讨,强调对方是否能够给自己带来积极情绪反馈。而后,情绪价值交往讨论范围逐渐扩大,在亲情关系中,青年期待“不扫兴的父母”;在友情关系中,青年结交同频的朋友和“搭子”;在工作关系中,青年“整顿职场”,渴望良好的企业文化和融洽的工作氛围。在这个过程中,情绪价值交往也经历了从单向索取,到交互模式、自我提供、自给自足等多模式的转变。网络情感博主数量激增、大学婚恋课程座无虚席,在生活的细微变化之处,我们足以窥见青年群体对情绪价值交往的广泛讨论和普遍追求。
■ 不懂情绪价值,难懂年轻人
情绪价值不是简单的情绪化,成为年轻人的普遍情感特征,要懂年轻人,要做青年思想工作,需要懂情绪价值。
情绪供给、情绪抚慰是使用情绪价值的重要方式之一。如今,青年生活境遇和心理状态与过去不同。一方面,孤独感增加,另一方面,现代性焦虑也在加深。对自我的存在意义与价值产生心理落差,因而焦虑成为现代青年的通病,没人敢慢下来,都怕错过了“上岸”的船。这使得个体产生即便身处人群中依然感到孤独,深陷“越努力越焦虑”,这也就凸显了情绪抚慰价值的重要性。只有感受到“有人懂”的真情实感,驱逐个体孤独感,帮助青年摆脱焦虑情绪、缓解紧张状态,进而实现不良情感的释放。
情绪共鸣是情绪价值中相当重要的一种。当前,青年的人际关系网络逐渐呈现结构化趋势,一方面根据社会关系、兴趣爱好、阶层、职业等因素主动结成群体,一方面又因为数字鸿沟、信息落差和知识分隔造成了网络上的隔阂。圈层内部,不但话语特点具有独特性,外人甚至听不懂,圈层间的壁垒加大了。许多有意义、有能量的话、观点,不是青年听不进去,而是这些话没有进入这些圈层当中。这时候,有着共同经历和感受的“共鸣”十分重要。只有带着共鸣特征的情绪在不同圈层间传播时,承载情绪共识的思想内容才能突破圈层壁垒,让青年人从被动接收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增强代入感和参与感。
情绪凝聚是将相同或相似情绪分门别类汇聚起来,对不同种类情绪进行引导归正,形成正向情绪合力。如今,科学技术迭代加速,各种风险不断深化,各类需求复杂多样,对青年情绪有一定冲击。情绪凝聚既是做思想工作的重要命题,也对思想工作有更高期待。通过情绪激活与理性引导、情感共鸣与价值规约,让青年人在情感抚慰、情感共鸣之后得以情绪凝聚,昂扬热烈感情,同时保有价值理性,成为活泼有趣而又充满正能量的“新青年”。
编辑:余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