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武汉"80后"诗人浮出水面 其实诗人也很阳光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0-05-28 16:07 来源:
【字体:
(武汉晨报 徐迅 通讯员万启静)在全国文艺界,现在“80后”的概念已不陌生,他们成为小说、戏剧等领域不可忽视的力量。韩寒、郭敬明、张悦然等人,无论在名声上还是金钱上都收获颇丰。相较而言“80后”诗人这个群体没有那么“风光”。然而,他们也在努力书写自我,并逐渐浮出水面。昨日,记者从《汉诗》研讨会上了解到,武汉的“80后”诗人已渐渐成为一支新生的力量,登上诗坛。

 

在昨日的研讨会上,生于1985年的贺念、1987年的昙骁都作为“80后诗人”代表出席。湖大文学院研一学生昙骁,表示自己从读大学时就开始创作诗歌,正是受到“榕树下”等文学网站及网络文学的影响,因为思乡等情绪,而与诗歌找到了最好的契合点。刚开始创作时,表达的都是“幼稚的情绪”,逐渐,他开始将诗作在网站上发表,并得到张执浩等武汉知名诗人的指点。诗人昙骁和许多同龄人在阅读趣味上确实有很大的不同。例如流行的郭敬明的小说,给他的感觉就是简单的多愁善感,很虚假。但诗歌表达是人真实而细微的情绪,张执浩、小引、雷平阳等诗人的诗作,更能体现文化特质。

和老一辈诗人比起来,80后诗人的诗歌风格多样化,简单抒情、实验、先锋、现代的都有。这一代人更加自我,对宏大叙事反感,大部分都是进行自我表达。

相对于写小说成名的80后作家,80后诗人显然是寂寞的一群,他们自己对此非常理解。贺念就称:“大众不关心这个群体很正常。我们都是将诗歌当爱好,不指望靠诗歌赚钱或带来什么,我们也会找一份工作养活自己。”

近年来,余地等诗人自杀又引起了社会对诗人这个群体的议论,这些年轻的诗人则表示要极力洗脱大众的偏见:“自杀的人很多,但诗人自杀总是被拿出来炒作,大众长期持有偏见,认为诗人是个奇怪、孤僻的群体,其实诗人也是正常人,也很阳光。”而作为年轻一代,他们觉得自己就是更为阳光的代表:“生活更多的是美好,为什么不关注美好。”

重庆80后诗人刘东灵对武汉同龄诗友的评价是:“相对于老一代诗人成熟、浩荡、深刻的诗风,武汉80后诗人们有的细腻,也有的口语化,现实性强,城市和乡土都有,很多元。”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