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专家称:武汉"肌溶解症病例"与吃虾无关联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0-09-01 07:33 来源:
【字体:
(楚天金报 记者王琰、肖清清)南京市民吃小龙虾引起“肌肉溶解”症一波未平,一波又起——8月30日凌晨,武汉一妇女也出现疑似小龙虾致肌溶解症的病情,经协和医院确诊为“横纹肌溶解症”,该妇女惊呼:“我昨天下午刚吃了小龙虾!”


  昨晚8时许,武汉市召开紧急新闻发布会,通报了相关情况。记者采访了武汉市农业局相关人士。


  专家:没有证据表明小龙虾“涉毒”


  来自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家寿博士,武汉工业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黄泽元教授,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刘汉勤教授,均表示“目前无证据证明小龙虾与“肌肉溶解”有关联。


  “食品安全受民众关注,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加工,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形成对身体生命的威胁。”刘家寿博士说。


  “从报道来看,生产环节没有问题,南京和武汉的患者都是在餐馆食用,如果有问题,也是出现在加工环节。”黄泽元教授称。


  刘汉勤教授则称,从某种意义上说,小龙虾可能比其他的水产品更安全,2000年以前是天然捕捞的,现在基本上是人工养殖,也是半生态养殖方法。由于低产量,小龙虾很少发病,很少用药,养殖的过程中是安全的。


  小龙虾生产环节:安全可靠


  据统计,今年全市小龙虾养殖面积为17.93万亩,主要分布区域为黄陂、新洲、蔡甸、江夏。小龙虾已成为武汉市水产业中的一个特色优势品种。“武汉市小龙虾种苗来源主要靠自繁自养、自留自用,不足部分由外地购进补充,四种养殖模式都是半生态养殖模式,以散养为主。”武汉市农业局水产处负责人介绍,武汉市小龙虾养殖基地均处在远郊,相当一部分在湖泊、水库周边,这些区域均远离城市及工业区,附近没有污染源,水质良好,符合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安全可靠的养殖水源和生产用水为小龙虾健康、安全生长提供了良好载体。


  另外,武汉市近年来小龙虾加工品出口到欧美国家,每年出口量均突破万吨以上,未出现任何检验安全问题。


  流通环节:三级检验合格


  武汉市有白沙洲农副批发市场和华南海鲜批发市场等两个较大型水产批发市场。目前,白沙洲市场交易的小龙虾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南京以及武汉市,华南市场交易的小龙虾销往武汉市内各大酒楼及零售。根据武汉市农业部门调查和走访,两大批发市场在批发小龙虾时一般只做基本的大小分拣、分级处理,除此之外不做任何加工处理,然后直接装车发货。“每年,武汉的小龙虾接受农业部的4次检测、省农业厅的4次检测、武汉市农业局农检中心每月1次,全年12次的检测,及不定期的突击性应急检测,主要查孔雀石绿、硝基呋喃、氯霉素等有害物质,截至目前抽检均合格。”水产处负责人介绍,小龙虾批发市场有交易台账的记录和管理,下一步,将进一步完善可追溯制度。


  有关农业专家表示,武汉市场上除了武汉市生产的小龙虾,还有省内小龙虾补给,省里的养殖模式跟武汉市一样,食用安全性可靠。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