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500多老泵房频致吃水难 无人收费缺维护
(楚天都市报)水箱有没有生锈、洗得干不干净,只要到楼顶看一看就知道。但高楼住户吃水不可或缺的泵房由于隐藏在一楼或地下室里,其运行是否正常、卫生状况如何,则很难被市民留意到。
记者走访发现,受到泵房问题困扰的楼栋并非个别现象。据武汉市水务局提供的数据,该市共有577处居民泵房(站)需要改造,占了总量的近4成,彻底改造需要数亿元资金。
眼下,江岸区已开始试点由政府采购解决10个问题突出的泵房,但更多困扰居民的泵房出路何在,仍是个难题。
无人收水费,停水伤脑筋
汉口仁厚里一栋1995年入住的还建楼,是有7个单元的9层楼房,从2楼起就是二次供水。
近日,有居民向记者反映,5单元已连续2个多月天天断水,居民家里的热水器都成了摆设。
记者日前来到仁厚里22号,2楼开副食店的陈女士介绍,以前楼顶的铁皮水箱锈得厉害,今年4月份,政府给换了不锈钢水箱,水质有所好转。没想到8月份起,5单元约60户居民家中突然连续出现停水。居民凑钱修过一次,但每天仍会不定时断水。85岁的吕太婆等老人也得天天到邻居家提水。
但奇怪的是,其他单元都是好好的。居民总怀疑泵房出了问题。记者找到泵房一看,铁栅门锁着,水泵生锈漏水,还在呜呜工作,地上随意扔着烟头等物。泵房不远处,就是一个垃圾堆,拾荒的婆婆说经常看到老鼠乱跑。
陈女士说,入住初期,开发商代缴了部分水费,最近十多年,一直没人来找居民收费。停水后,他们多次打电话到供水部门,始终没能解决。居民们自己凑了800多元修过一次,但停水还是继续。
仁厚社区主任陈光华则称,2个月前,泵房的地管破损,换了管子后出现上水压力不够的情况,怀疑是管网老化破漏。社区多次向上级部门和自来水营业厅反映,但必须筹集大笔资金进行管网改造才能彻底解决遗留问题。
10年缺维护,电费谁来出
不久前,记者来到江岸区保成社区江汉二路115号,这是一栋入住10年的3单元9层居民楼,其中90户是公房还建户,30多户是商品房。经多方打听,记者穿过一条约1米宽、堆着一家餐馆十几个菜篓的走道,找到了设在1楼的泵房。推开泵房虚掩的门,可见墙上裂了两条各2米多长的口子,墙角还拉着不少沾满灰尘的蜘蛛网。
泵房里,有一个蓄水量约50吨的大铁皮水箱,整个箱体长满了厚厚的铁锈。一位居民伸手轻轻一碰,就掉下一大片锈渣。抽水泵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泵身和铸铁水管都是锈迹斑斑,锈渣落了一地,抽水泵下方还有一大摊发黑的污水。
居民李先生说,起初,楼内并无泵房,是靠楼顶的玻璃钢水箱调蓄,2002年因玻璃钢水箱长虫,开发商一次性出资11万元建了这个变频泵房,可以根据用水量的大小自动抽水。其后,开发商代表承担了7年的电费、修理费。
据江岸区人大代表吴颖、王江桥介绍,近十年来,这个泵房既没有专人管理,也没有日常清洗、维护。居民们说,蓄水池不知已经积了多深的泥垢,不仅水质令人担忧,泵房也老化严重,估计很难撑过半年。
记者从保成社区了解到,今年以来,开发商不再交泵房的电费,拖欠日甚,社区只得垫付了1—5月份5000多元的电费。而6月份以来,又拖欠了8000多元电费。万一欠费过多被断电,7楼以上的居民就没水吃了。
武汉乐泰房产经营发展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叶先生则称,公房的房租是要上缴国库的,泵房的受益者是公房住户和一部分商品房住户,电费应由住户分摊。房产公司是自收自支单位,无力承担费用,如果泵坏了,只能出人出力去修。
近四成泵房 老弱病残多
记者了解到,老旧泵房影响居民用水,并非个别现象。
武汉市卫生局表示,二次供水设施应办理卫生许可证,建立卫生管理制度,要有相应的管理单位,有人负责管理,供管水人员应持有健康证、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加压站应有安全维护设施,设施设备周边环境良好。但事实上,泵房老鼠、蟑螂乱窜,甚至市民在蓄水池洗澡的情况时有发生。
据武汉市水务局介绍,该市主城区现有居民二次供水设施3440处,其中转压设施(居民泵房、水泵等)1526处,居民屋顶水箱15971个。目前,需要改造的转压设施577处、屋顶水箱6888个,分别占普查数的37.81%、43.62%。
而泵房坏损严重,除了自然老化,管理的缺失也不容忽视。根据物权法规定,泵房属于建筑物的附属设施,应由业主享有权利,承担义务。出现坏损时,可以由业主共同决定动用维修基金。
但业内人士则称,二次供水设施管理的模式分为3类,即:供水企业直管或代管(这一部分数量极少),物业公司、房产公司管理,以及企事业单位自管。无人管理的二次供水设施,主要是产权人的开发商、企业单位出现了破产、倒闭或注销等情况,造成管理维护责任缺失。不少老旧小区长期没有物业公司维护,又没有维修基金或维修基金已用尽。对于还建楼来说,由于有的涉及房管所、商品房、房改房等多种情况,责权利不明晰,问题更是越积越深。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最近几年,政府加大了三无水箱的清洗力度,但泵房难题仍有待破解。武汉市副市长孙亚也曾表示,在物业提档升级的过程中,老旧社区较为突出的道路维修、网管改造、楼道亮化等问题得到了解决,但是影响居民生活的二次供水等问题仍是“老大难”。
江岸首破题 政府来解难
破解老旧小区的泵房难题,出路何在?
借着物业提档升级的东风,江岸区开始试点以政府采购的形式,改造10个呼声强烈的二次供水泵房。江岸区物业提档升级领导小组还要求,街道要通过辖区单位、社区居民筹集30%的配套资金,作为长效管理经费。还要指导业主(居民)成立业委会或居民自治小组,动员居民交日常使用费和维护费,保证正常运行。
日前,记者来到首批受益者之一的安静社区9号楼,楼内3台水泵已用了24年,只剩1台勉强运转。业委会主任朱旭光指着墙上张贴的七八张告示称,居民们已经得到了政府改造的消息,开了好几轮会,筹钱、捐款已达5万多元。
江岸区房产局物业科负责人蒋帆介绍,二次供水、电梯等大件更换、大修耗资巨大,在部分老旧社区问题突出,仅靠居民自筹资金很难解决。财政出资解决问题后,动员居民自筹资金实行长效管理,是一种新的尝试,这种做法在全市尚属首创。目前,第一批泵房改造已经开始施工,正在接受第二批改造项目的报名。
但全市需改造的老旧泵房多达577个,需要更换的屋顶水箱也达6800多个,据业内人士测算,彻底改造全市的二次供水设施,需要数亿元巨资。这笔巨资如何解决,仍是个难题。
记者走访发现,受到泵房问题困扰的楼栋并非个别现象。据武汉市水务局提供的数据,该市共有577处居民泵房(站)需要改造,占了总量的近4成,彻底改造需要数亿元资金。
眼下,江岸区已开始试点由政府采购解决10个问题突出的泵房,但更多困扰居民的泵房出路何在,仍是个难题。
无人收水费,停水伤脑筋
汉口仁厚里一栋1995年入住的还建楼,是有7个单元的9层楼房,从2楼起就是二次供水。
近日,有居民向记者反映,5单元已连续2个多月天天断水,居民家里的热水器都成了摆设。
记者日前来到仁厚里22号,2楼开副食店的陈女士介绍,以前楼顶的铁皮水箱锈得厉害,今年4月份,政府给换了不锈钢水箱,水质有所好转。没想到8月份起,5单元约60户居民家中突然连续出现停水。居民凑钱修过一次,但每天仍会不定时断水。85岁的吕太婆等老人也得天天到邻居家提水。
但奇怪的是,其他单元都是好好的。居民总怀疑泵房出了问题。记者找到泵房一看,铁栅门锁着,水泵生锈漏水,还在呜呜工作,地上随意扔着烟头等物。泵房不远处,就是一个垃圾堆,拾荒的婆婆说经常看到老鼠乱跑。
陈女士说,入住初期,开发商代缴了部分水费,最近十多年,一直没人来找居民收费。停水后,他们多次打电话到供水部门,始终没能解决。居民们自己凑了800多元修过一次,但停水还是继续。
仁厚社区主任陈光华则称,2个月前,泵房的地管破损,换了管子后出现上水压力不够的情况,怀疑是管网老化破漏。社区多次向上级部门和自来水营业厅反映,但必须筹集大笔资金进行管网改造才能彻底解决遗留问题。
10年缺维护,电费谁来出
不久前,记者来到江岸区保成社区江汉二路115号,这是一栋入住10年的3单元9层居民楼,其中90户是公房还建户,30多户是商品房。经多方打听,记者穿过一条约1米宽、堆着一家餐馆十几个菜篓的走道,找到了设在1楼的泵房。推开泵房虚掩的门,可见墙上裂了两条各2米多长的口子,墙角还拉着不少沾满灰尘的蜘蛛网。
泵房里,有一个蓄水量约50吨的大铁皮水箱,整个箱体长满了厚厚的铁锈。一位居民伸手轻轻一碰,就掉下一大片锈渣。抽水泵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泵身和铸铁水管都是锈迹斑斑,锈渣落了一地,抽水泵下方还有一大摊发黑的污水。
居民李先生说,起初,楼内并无泵房,是靠楼顶的玻璃钢水箱调蓄,2002年因玻璃钢水箱长虫,开发商一次性出资11万元建了这个变频泵房,可以根据用水量的大小自动抽水。其后,开发商代表承担了7年的电费、修理费。
据江岸区人大代表吴颖、王江桥介绍,近十年来,这个泵房既没有专人管理,也没有日常清洗、维护。居民们说,蓄水池不知已经积了多深的泥垢,不仅水质令人担忧,泵房也老化严重,估计很难撑过半年。
记者从保成社区了解到,今年以来,开发商不再交泵房的电费,拖欠日甚,社区只得垫付了1—5月份5000多元的电费。而6月份以来,又拖欠了8000多元电费。万一欠费过多被断电,7楼以上的居民就没水吃了。
武汉乐泰房产经营发展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叶先生则称,公房的房租是要上缴国库的,泵房的受益者是公房住户和一部分商品房住户,电费应由住户分摊。房产公司是自收自支单位,无力承担费用,如果泵坏了,只能出人出力去修。
近四成泵房 老弱病残多
记者了解到,老旧泵房影响居民用水,并非个别现象。
武汉市卫生局表示,二次供水设施应办理卫生许可证,建立卫生管理制度,要有相应的管理单位,有人负责管理,供管水人员应持有健康证、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加压站应有安全维护设施,设施设备周边环境良好。但事实上,泵房老鼠、蟑螂乱窜,甚至市民在蓄水池洗澡的情况时有发生。
据武汉市水务局介绍,该市主城区现有居民二次供水设施3440处,其中转压设施(居民泵房、水泵等)1526处,居民屋顶水箱15971个。目前,需要改造的转压设施577处、屋顶水箱6888个,分别占普查数的37.81%、43.62%。
而泵房坏损严重,除了自然老化,管理的缺失也不容忽视。根据物权法规定,泵房属于建筑物的附属设施,应由业主享有权利,承担义务。出现坏损时,可以由业主共同决定动用维修基金。
但业内人士则称,二次供水设施管理的模式分为3类,即:供水企业直管或代管(这一部分数量极少),物业公司、房产公司管理,以及企事业单位自管。无人管理的二次供水设施,主要是产权人的开发商、企业单位出现了破产、倒闭或注销等情况,造成管理维护责任缺失。不少老旧小区长期没有物业公司维护,又没有维修基金或维修基金已用尽。对于还建楼来说,由于有的涉及房管所、商品房、房改房等多种情况,责权利不明晰,问题更是越积越深。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最近几年,政府加大了三无水箱的清洗力度,但泵房难题仍有待破解。武汉市副市长孙亚也曾表示,在物业提档升级的过程中,老旧社区较为突出的道路维修、网管改造、楼道亮化等问题得到了解决,但是影响居民生活的二次供水等问题仍是“老大难”。
江岸首破题 政府来解难
破解老旧小区的泵房难题,出路何在?
借着物业提档升级的东风,江岸区开始试点以政府采购的形式,改造10个呼声强烈的二次供水泵房。江岸区物业提档升级领导小组还要求,街道要通过辖区单位、社区居民筹集30%的配套资金,作为长效管理经费。还要指导业主(居民)成立业委会或居民自治小组,动员居民交日常使用费和维护费,保证正常运行。
日前,记者来到首批受益者之一的安静社区9号楼,楼内3台水泵已用了24年,只剩1台勉强运转。业委会主任朱旭光指着墙上张贴的七八张告示称,居民们已经得到了政府改造的消息,开了好几轮会,筹钱、捐款已达5万多元。
江岸区房产局物业科负责人蒋帆介绍,二次供水、电梯等大件更换、大修耗资巨大,在部分老旧社区问题突出,仅靠居民自筹资金很难解决。财政出资解决问题后,动员居民自筹资金实行长效管理,是一种新的尝试,这种做法在全市尚属首创。目前,第一批泵房改造已经开始施工,正在接受第二批改造项目的报名。
但全市需改造的老旧泵房多达577个,需要更换的屋顶水箱也达6800多个,据业内人士测算,彻底改造全市的二次供水设施,需要数亿元巨资。这笔巨资如何解决,仍是个难题。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