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重“十二五”瞄准世界前三
上图为武重新厂数控镗床生产车间一角。
随着上班铃声敲响,上千工人走进车间,瞬间显示出另一种大场景。到今年10月,武重产值超过12亿元,相当于搬迁前老厂年产值的极限。其中,3台价值6000万元的机床产品“登陆”英伦,实现“中国制造”向世界老牌劲旅的反输出,填补国内空白。
面向“十二五”,建厂50多年的武重提出最新战略目标:进入重型机床领域世界前三。
作为国家“一五”期间重点项目,武重“落子”武汉,以其产品规格门类齐全著称,被誉为“亚洲明珠”,是江城人心中的骄傲。
上世纪90年代,受国内政策影响和进口产品涌入双重夹击,国内机床行业陷入困境,武重利润下滑,经营亏损,明珠“蒙尘”。
尽管举步维艰,但武重未放弃“自主研发创新”这一立足之本,研制出一批当时国内最高技术水平的机床,特别是在超大、超重等极限制造领域,形成行业内的差异化专有技术,为核心竞争力添彩。
靠“独有”突围,武重在新世纪重回盈利期。2000年至2009年,武重销售收入保持28.5%的复合增长率,利润总额保持56%的复合增长率,盈利水平排在全国重型机床厂家首位。如今,武重已在极限数控机床领域“称王”。
国内市场上,武重数控重型立车占市场份额的60%以上,龙门铣、落地镗、滚齿机等产品分别占1/3以上。去年,武重击败强手,中标天津一项1.6亿元大订单,提供的4台机床均属国内首台套。其中,28米数控立式铣车床的最大加工直径达28米,加工高度13米,工作台承重800吨,刷新由武重自己保持的世界纪录。
目前,武重每年拿出销售收入的5%,专用于产品开发与研制,每年新推十多种新产品。昨日,武重董事长黄照表示,与世界高手的差距不在规模,仍是技术。“‘十一五’,我们靠创新踩到了世界顶尖的边缘;‘十二五’,创新将带领武重跨入全球第一方阵”。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