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精武鸭脖”昨起迁址 新“鸭脖街”雏形初现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1-01-06 14:45 来源:
【字体:

    【快评】叫响“武汉梦”

  长江日报评论员 肖擎

    “鸭脖一条街”动迁,让我们以另外一种方式注视武汉的一个老品牌,从另外一个角度注意到一个在草根中崛起的创业群体。

    从一开始,这个品牌就不是以高调、奢华示人,而是有着浓浓的武汉味,十足的市井气息。一个普遍的说法,20世纪90年代初,汤腊九在成都学习卤菜技术和中药材配方,回武汉后,开起了首家鸭脖子专卖店。这仍是一个草根创业的故事,不是一个资本大鳄的大创举、大手笔,而今,精武鸭脖这块领地已经是风生水起,不断有人加入,共同为一个品牌增加色彩,但它的根基始终是普通人的创业梦想,虽有进进出出,付出、收获的脉络清晰可辨。

    精武鸭脖从名不见经传到成为一个品牌,从个人的成功,到成为人们想到一座城市的标志,拉近了城市发展与个人梦想的距离。一群在城市里打拼的人,那种原始的、有生命力的创业激情在这座城市得到了实现,因为创业成功,这些梦想显得无比瑰丽。一个发展中的城市、一个能让人成功的城市,正是依托无数瑰丽的梦想让人看到希望,使人忘返流连。

    有一个我们并不陌生的词——美国梦。这个词可以这样来理解,在地球上任何其他国家,有的故事不可能发生,但是在美国,这样的故事发生了。这就是说,美国梦寓意梦想的丰富,机会的丰富,成功虽然取决于自己的才能和努力,但人人都拥有平等的权利,有让梦想照进现实的无限可能,这是一种环境。美国梦让人们看到希望的伟大,梦想的力量,而且超越种族、肤色、语言等人类自身所具有的各种差别。

    武汉要致力于做创业之城、创造之城、智慧之城,一个基本的意思就是要让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拥有梦想,怀抱希望,人们有施展才能的机会,有取得成功的可能,这样的城市,也就是拥有“武汉梦”的城市。我们应当叫响“武汉梦”,也应当让一些在其他地方不可能发生的梦想故事,在武汉发生,让“武汉梦”的魅力体现于无数梦想的实现。

    鸭脖一条街动迁不是消亡,但搬过一条街,仍然是一种要去适应的变化。对这座城市,对市民来说,我们无比珍视这个品牌,也希望这样一个品牌的故事使个人梦想与城市发展在更加广阔的空间里密不可分。

  记者昨连线池莉当年就坚信它会成为一个品牌

  周璐

    精武鸭脖搬迁与改造一度成为武汉广大市民目光的焦点,而曾经以小说《生活秀》让精武鸭脖走向全国的著名作家池莉,对此也给予了极高的关注。

    昨日,记者连线作家池莉进行了采访,谈到小说《生活秀》对精武鸭脖的发扬光大,池莉表示,早在10多年前,精武路做鸭脖并不集中,没有形成气候。“我当时在那条街上走来走去转悠的时候,只是想让我的女主角手上有一样让人吃的回味无穷的道具。那条街卖牛肉卤菜类的东西很多,我最终选择鸭脖是因为它的独特,我坚信它一定会成为一个品牌。《生活秀》后来改编成了电影、电视、话剧和京剧,武汉的精武鸭脖也渐渐走向了全国,成了武汉市一张城市文化名片。现在许多人靠精武鸭脖赚了钱,我很高兴,这是份意外的财富。”

    池莉还透露说,《生活秀》这个月马上将由法国一家出版社翻译为法文版在法国出版,她相信会有更多不同语种的人们关注《生活秀》与精武鸭脖。她认为精武鸭脖街的确太破旧了,改造是必须的。希望政府能珍惜文学带给武汉的影响,保留这份有价值的文化财富。

  京剧《吉庆街生活秀》主演刘子微:蓝图都变成了现实

    武汉京剧院院长、一级演员刘子微,因为在京剧《吉庆街生活秀》中扮演女主角“来双扬”,和鸭脖子结下了不解之缘。昨日,正在北京演出《吉庆街生活秀》的刘子微得知精武路也即将重新规划,笑得格外爽朗:“太好了,戏里的蓝图都变成了现实,我特别高兴!”

    作为地道的武汉人,刘子微在生活里也爱吃鸭脖子,精武路和吉庆街都经常去。自从排演了《吉庆街生活秀》之后,她俨然成为鸭脖子和武汉的形象大使。“我们的戏去过济南、广州,现在又第二次来到北京演出,很多以前不熟悉武汉的朋友都因为鸭脖子和‘来双扬’记住了武汉。现在经常有外地的朋友给我电话,说给我们带点鸭脖子吧!有外地的朋友来武汉,我也会带他们尝尝鸭脖子,隔三差五都要去一次精武路”。

    刘子微说,排戏间隙,她也关注着吉庆街和精武路的发展。“现在武汉的鸭脖子已经成为了一张在全国叫响的品牌,需要精心呵护,才能做大做强,发展得越来越好。”她说,在戏里“来双扬”和“卓雄州”一起给吉庆街画了一张漂亮的规划图,这个蓝图正在实现中。现在精武路也有了新的规划,蓝图都将变成现实。“作为一个武汉人,我觉得特别自豪!希望吉庆街、精武路越建越好,鸭脖子越吃越有味,我们出去演出,更有面子!”

  海归加入创业行列 “精武鸭脖”造就一批千万富豪

    )武汉精武路鸭脖协会秘书长刘世平介绍,10多年来,小小鸭脖经历从精武路走向全国的辉煌历程,在这个过程中,“海龟”、“土鳖”先后入行,小小“鸭脖”创造了数十位身价千万级富豪。

    1992年前,吴继学还是江城一个普通的出租车“的哥”。那一年,他和妹妹一起学做鸭脖子,找了个卤菜师傅回来,研究汤腊九的配方,边学边卤,渐渐味道相似。

    吴继学的鸭脖店,紧挨着当年武汉市响当当的JJ歌舞厅,晚上舞厅散场后,人们都会来买几根鸭脖尝尝。一时间,吃鸭脖子成了江城消夜最时尚的小吃,鸭脖从最初日销100多元发展到数十万元。如今,吴继学是“精武第一家”的董事长,在省内开了连锁鸭店近20家。

    由于生意奇好,吴继学和妹妹就将副食店全改作了鸭脖店。街坊也看好这门生意,把炒菜、卖煎包的摊点,全都改成鸭脖专卖店。这么一来,就形成新华路长途汽车客运站旁一片红彤彤的门店。

    与10多年前相比,如今,精武路鸭脖实现了三大转变:从摆摊设点到专卖店,从作坊式生产到专业化生产基地,从散装到真空包装到礼品盒装。其中,引入真空包装难度最大,“海归”苏德涛贡献独特。

    鸭脖问世后,长期作为“鲜品”散装零卖,保存时间短,不便于携带。很多精武人多次尝试真空包装,但均以失败告终。2004年,从加拿大回汉创业的苏德涛,经过市场调查,决定投身鸭脖产业,经过近半年实验,在食品专家帮助下终于试制成功鸭脖子的真空包装技术,实现了长途批发和销售。从此,正宗武汉精武鸭脖打开进入超市的大门,卖向了全国,苏德涛创办的零点绿色食品公司赚得“盆满钵满”。

  精武路走出的 “汉味名片”

    到武汉,有三样东西不可不吃:热干面、臭豆腐和鸭脖子。其中,从精武路走出的鸭脖子,不仅是市民日常享用的美食,而且成为风靡全国的“武汉名片”。

    武汉精武鸭脖绝对是武汉人对中华美食的新贡献,武汉人喜欢吃鸭脖子,因为它味足够劲,回味无穷。

    “精武路鸭脖”在全国的迅速推广,著名作家池莉和影星陶红均在不经意间充当了形象代言人,功不可没。多年前,当池莉在汉口的吉庆街吃饭,在漫长热闹的夜晚,观察生活中的男男女女的时候,她就萌发了写作《生活秀》的念头。这部以吉庆街为背景的小说,女主角来双扬是一位以卖“鸭脖子”为生的女老板。

    2002年6月,陶红主演的电影《生活秀》在上海国际电影节获最佳影片、最佳摄影、最佳女演员三项大奖,随后又获华表、金鸡大奖,成为当时最火的影片之一。武汉“鸭脖子”借光得利,家喻户晓,迅速风靡全国。

    精武路上的鸭脖店主们回忆,《生活秀》上映后,每到节假日,大批游客慕名到精武路买鸭脖,路口大巴络绎不绝,鸭店门口排起长队,“没办法啊,大家只认这里的鸭脖正宗!”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