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首次全面评估长江隧道消防系统
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隧”的武汉长江隧道于2008通车,目前日通车达到5.8万辆,是我市主要过江通道。然而,因其地理位置及结构的特殊,隧道内一旦发生车祸火灾等事故,处置比普通事故更困难:通风排烟较难;隧道内持续高温会造成结构损坏,甚至造成隧道坍塌。另外,如果毒气不能有效排出,必将阻碍救援和人员疏散,导致更大事故。
凌晨1时30分,在隧道内江心段,突然出现了大量的烟雾。由检测人员用发烟器制造出的黄绿色浓烟,很快就在隧道中弥漫开来,能见度不足2米。隧道上方的烟感装置作出反应,位于江南出口的风机自动运行,在隧道里形成一股由南向北的气流,把浓烟缓缓推向北岸出口。同时,隧道顶部的排风装置也全部打开,把行进中的雾团一点点“吃掉”。5分钟左右,烟雾越来越稀薄,逐渐消失在视野中。
凌晨2时,武汉长江隧道东线1200米处,现场指挥人员发出“点火”指令,两个装有柴油的铁盆燃起熊熊大火,黑色的浓烟顷刻弥漫隧道上方。大火燃起1分钟15秒后,隧道内喇叭开始播出“前方发生火情,请车辆立即停下”的警示,隧道内逃生通道入口发出声光报警。
3分钟后,随着“刺啦”一声响,起火点两侧的数个消防喷头,同时喷射出强劲的水雾。同时,隧道上方排风口开始强力排烟,浓烟被风力“提拉”上去,在下端形成一个逃生层。在水雾和风力的联合攻击下,原本在隧道内肆虐的滚滚黑烟被迅速消灭,起火点的火焰清晰地暴露出来。这时,迅速赶来的工作人员拿出消防箱内的干粉灭火器,轻松将余火扑灭,整个过程不到6分钟。
“这次火灾测试的能量大概为8万瓦,等同于2-3辆普通轿车完全燃烧产生的效果。”武汉长江隧道公司副总经理时剑表示,他们每隔一个多月,都会对隧道内一段区域进行消防系统自测,通过数据更新,让系统运作更科学合理,像这次接受消防主管部门的进行全面评估还是首次。他表示将认真吸取消防部门的建议,让隧道消防系统尽善尽美。
据了解,为攻克隧道内发生火灾情况下的应急救援这一难题,武汉市长江隧道在消防设计上,多个功能为中国首创。例如,隧道首次在车道层上方每隔60米处设置通风排烟通道,当隧道内有车辆失火,隧道上方的烟感、温感光纤将信号传输到监控中心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监控中心确认为火灾后,设备监控系统自动启动交通信号、语音广播、逃生通道指示、抽排烟系统,并启动雨喷淋系统进行灭火。
据武汉大学灾害监测与防治研究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该中心已对长江隧道烟感、温感、烟雾浓度、风速、排风量等系统进行多次模拟测试分析,并组织人员进行实地疏散演练。通过一系列测试,武汉市长江隧道的消防设施能够满足火灾时的烟气控制要求,保证人员及时、安全地疏散。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