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武汉发布首部大学生就业权威报告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1-07-05 20:48 来源:
【字体:
(记者 郝琦 通讯员 何俊青)7月5日,武汉市人民政府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管理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发布《2011年武汉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告》。据了解,这是首部系统性披露武汉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权威报告。

  据了解,该《报告》从去年8月开始进行,为期4个月,调查对象为全体2010届本科毕业生和专科毕业生。此外,还采取了实地访谈和问卷方式调研了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的173家企业,22家高校就业指导机构和5家就业中介服务机构。

  武汉市人社局市场处负责人王星介绍,《报告》旨在引导武汉市及其他在汉企事业单位全面、客观、真实掌握毕业生就业市场信息,适时调整吸纳毕业生和引进人才策略;帮助高校毕业生了解武汉市人力资源市场配置情况,引导毕业生理性作出就业选择;为武汉地区高校人才培养和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提供智力支持;为政府制定和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平衡就业供需矛盾,优化人才结构,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报告》首次引入“非失业率”的概念,它包括就业率、升学率和留学率。王星表示,用“非失业率”的概念来统计武汉地区高校毕业生总体去向状况,更加精确、符合实际。《报告》显示,2010年武汉地区高校毕业生221203人,毕业生总体非失业率达89.1%。

  交通运输和能源动力专业最好就业

  《报告显示》,武汉地区2010届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最高的前10个专业依次为交通运输、材料、土建、海洋工程、能源动力、机械、公安、电子信息、地矿、仪器仪表;专科毕业生就业率最高的前10个专业依次为:能源动力、公共事业、交通运输、土建、测绘、水利类、机械、材料、电子信息、建筑设计。

  从院校来看,211院校非失业率为90.9%,非211院校(含一类本科、二类本科)非失业率为87.6%,独立学院/民办院校非失业率为87.3%,专科类院校非失业率为90.8%。大专生和211院校毕业生非失业率相当,王星解释,除了专科生就业门槛低这一因素外,大量专科生选择“升本”,也是提高该系数的主要原因。

  本科生薪资比专科生高近五成

  《报告》还首次根据被调研企业提供数据统计武汉地区高校毕业生平均月工资水平,本科生平均月工资为2927元,专科生平均月工资2004元,本科生平均工资比专科高出46%。

  王星说,不少刚毕业的大学生,每个月拿到手的收入不足2000元,而这里统计的月工资数额,是单位缴纳保险前支付的劳动报酬。他建议,毕业生在与用人单位提出待遇时,一定要问清楚薪资是否包括保险,以免造成失望。

  考研升学成为高校毕业生重要选择

  2002年,武汉高校本科毕业生中,有5797人决定考研。至2010年,考研人数上升至19750人,持续升温的考研热,一方面是由于各高校研究生扩招政策的实施,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就业市场目前对学历程度的偏好趋势,大多本科毕业生倾向于将升学作为回避就业压力的重要选择。

  《报告》显示,武汉地区2010届高校毕业生升学和留学人员占总毕业生比例的11.1%,其中“211”院校毕业生升学、留学比例最高。在本科专业中,物理学、生物学、统计学、测绘、化学成为留学比例最大的5个专业。

  低就业率专业毕业生成创业“主力军”

  《报告》中,武汉地区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低于全国比例,自主创业的层次和水平有待提高,需要进一步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自主创新和就业。

  武汉地区2010届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0.57%,低于全国大学生自主创业比例1%。传统就业率较低的体育、历史、艺术等专业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反而超出其他专业,其自主创业的行业主要集中在个人服务和销售等行业。

  相关人士认为,上述指标显示目前武汉地区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仍处于回避就业压力的生存型创业阶段,自主创业层次和水平有待提高。武汉市需要关注区域内高校毕业生的自主创业,加大促进高校生自主创业的政策力度,着力营造良好的自主创业环境氛围,以自主创业带动自主创新,以自主创业带动就业。

  多数企业不满毕业生职业能力

  《报告》首度以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为样本调研企业需求,结果显示,企业最看重的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潜能排名前10的依次为沟通能力、团结合作能力、主动性、学习能力、执行力及个人效率、组织协调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自控自律能力。

  而被调查企业中,86%以上企业认为应届毕业生职业能力有待提高。较之过去的应届高校毕业生,2010届毕业生们自我意识尤为突出,集中表现为个性张扬,追求自由,更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观念前卫,价值取向多元化,宁愿失业,也不愿容忍自己的价值被忽略。

  《报告》发布将成为常态化

  王星表示,今天发布的《2011年武汉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告》,在全市尚属首次。今后每年5月左右,都将发布当年的《报告》。此外,明年的《报告》还将在今年的基础上,把研究生纳入调查对象,让调研结果更加客观准确,更具参考意义。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