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社区网络春晚大篷车巡游三镇 汉味节目给力
武汉晚报(记者 高道飞 张勇军)由中国社区志愿服务网(中国社区网 www.cncv.org.cn)、我市百步亭社区联络全国2000多个社区,共同举办的“百万居民红红火火过大年”全国首届社区网络春晚,进入倒计时。武汉作为本届社区网络春晚的发源地,有什么秘密武器?昨天下午,记者跟随“网络春晚”大篷车,探班我市参与的几大社区。
社区网络春晚车队开进社区
社区春晚大篷车逛三镇
锣鼓喧天,载歌载舞。昨日下午2点,汉口一元街扬子社区,这个有着“老上海建筑神韵”的老社区,迎来热闹的狂欢时刻。2012年社区网络春晚“大篷车”,将走进他们的社区送去新春的祝福。
100多位居民,将一条约100米深的里巷,挤得满满当当。巷口,社区腰鼓队跳起了欢快的舞蹈。
“春驻志愿人员,福临五好门第。”等候了一个上午,65岁的社区门栋长熊桂娇婆婆,接过社区网络春晚送来的慰问品和春联,乐得合不拢嘴。陈婆婆说,她听说社区网络春晚要来,一大早就将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
社区书记张桂霞说,社区网络春晚能进社区里弄,居民非常高兴。昨日,社区网络春晚工作人员向社区居民送出了100多副春联,100多张幸福卡。
汉味《百子歌》有望入围
“草根明星上台子,吹拉弹唱舞下子。群策群力互相帮忙一阵子,社区就是一个大家子。互帮互助过好一辈子,红红火火迎接新年好日子,其乐融融一家子,一家子。”
昨天,当汉腔汉调汉味的《百子歌》,出现在社区网络春晚节目PK现场时,10个评委给出了7人“通行证”。
《百子歌》由武汉六中语文老师杨汉群创作。
评委介绍称,《百子歌》是在“顺口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每句话用“子”字结尾。主要流行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一带,是一人站着用武汉方言有节奏的说段子,演出器具有快板、盘子和顶针等。
杨汉群是《百子歌》的第五代传承人。目前,杨汉群正在为《百子歌》 申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宣纸上的《降龙十八掌》
来自我市汉阳区五丰里社区的陈焱清,是全国著名的掌书达人。昨天下午,陈焱清来到设在百步亭社区的中国社区志愿服务网(中国社区网),表演了一段在宣纸上的《降龙十八掌》。
只见他铺开宣纸,提神运气,激情满怀,然后掌蘸浓墨,躬身前倾,屏声静气,运用右手拇指和拇指根部挥掌疾书,一顿、一带、一摁、一推、一点间,一幅巨大的“龙”字跃然纸上,遒劲有力。现场一片喝彩。
据了解,陈焱清自创手掌写字,从艺20余年,是全国屈指可数的手掌书法的三个书法家之一。现为中国国画院湖北分院副秘书长,他的作品被视为艺术的再造,珍品中的珍品,不可多得的墨宝。他的作品能否亮相2012社区网络春晚,还要到1月17日揭晓。
道德模范全数出镜拜年
“武汉人都是热心肠,咱江城好人就是多”。昨日,记者在“网络春晚”总导演处了解到,首届“社区网络春晚”开播之时,来自我市的全国道德模范吴天祥、王争艳、孙东林、董明和“全国百名优秀志愿者”获得者王波、余洪芝等都将全数出镜,为社区居民拜年。
“小处方医生”王争艳,长年扎根基层社区医院,坚持“让病人花最少的钱得到最好的治疗效果”,从医25年平均单张处方不超过80元。
“轮椅天使”董明,虽身为残疾人,却自强不息,关爱他人,奉献社会,成为世博会唯一坐在轮椅上的志愿者。
得知要举办全国社区网络春晚,王争艳、董明等分别录制了一段为全国人民拜年的视频,号召全国人民奉献他人,共同建设和谐社会。
责编:李莉莉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