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新华社聚焦“汉骂”微博之争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2-02-05 09:47 来源:
【字体:
新华社 因听到一句武汉方言的脏话,“网络名人”在微博上以不文明的语言予以斥责,引起网友对“汉骂”的争议。

    口水仗升级,人们纷纷参与……一场城市文明“微”行动由此展开。

  “斥责微博”引争议

  “再见武汉!我是多么讨厌这座全国最大的农村土鳖城市……”1月25日,一条实名认证为2007年度“快男”网络赛区人气冠军张恩源的微博引起轩然大波。

    张恩源在微博中说,武汉“到处都是垃圾,满大街听见谩骂,处处随手乱扔东西的污浊之地”。该微博迅速引来网友关注,并引发一场“骂战”,其中不乏对张恩源“以牙还牙”式的辱骂。

    迫于压力,张恩源随后删除了那条微博,并发微博道歉。但许多网友不买账,继续“骂战”。

    事情并未就此结束,反而再次掀起高潮。1月27日、28日,张恩源再发微博,以较缓和的语气回应质疑。“吃的碗面随意乱扔车里弥漫腐臭的味道!我不解!行人乱闯红灯毫无交通秩序!我不解!闯红灯的行人害得司机急刹车竟然不道歉扯着脖子喊‘你什么老子’……”

    至2月3日,张恩源坚持每天一条微博,揭露他所见识的武汉的“不文明”现象,引起网友持续关注,每条微博都有3000多条评论,最多的有12000多条。张恩源说,有部分武汉人挺理智的,对他的批评也很中肯,但有些人对他大肆辱骂,这让他很难受。

  网友热议“城市文明”

  随着网络点击量攀升,许多其他城市网友加入进来。一场关于“城市文明”的网络大讨论展开了。

    许多网友说,类似“汉骂”的语言现象,不仅武汉有,其他一些城市也有,是一种地方特色的口语化表达,虽然外地人不欢迎甚至反感,但当地人听起来会觉得是“口头禅”。

    易中天发表微博认为,口头禅不能恶俗,要有底线。他建议,随着社会发展,对一些有伤大雅过于恶俗的地方文化应加以摒弃和改进,用符合新时代文明要求的方式来代替。

    也有网友认为,“汉骂”是一种劣根文化,敌不住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过去在上海,“小赤佬”、“小瘪三”是专门用来骂人的,如今这样的“沪骂”几乎绝迹。

    在1月30日进行的一次关于“汉骂”的调查中显示,一天之内有12万网友参与,有36%的网友表示应彻底摒弃“汉骂”,33.5%的网友认为张恩源的批评是以偏概全,12.9%认为“汉骂”是武汉的一种地方性文化,需要改进,但不该被批。

  文明“微行动”

  就在网络讨论如火如荼时,一场城市文明行动在“网下”展开了。在社区活动室、公园休息亭、城市广场、公交车甚至市民家的客厅里,都能听到关于文明用语、文明举止的讨论。

    武汉媒体组织“城市文明微行动”,倡导市民讨论地方文化中的糟粕内容,鼓励市民在网络背后也行动起来,举起手机用微博揭露身边的不文明行为,让城市越来越美好!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超过35万网友参与这项行动。

    武汉市文明办向全市市民发出倡议:做到言谈举止文明有礼、公众场合文明有礼、邻里相处文明有礼、旅游观光文明有礼、行路驾车文明有礼、网上交流文明有礼……同时,摈弃“汉骂”、乱穿马路、乱扔垃圾等陋习。

责编:李莉莉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