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江城现血荒 市民七问用血政策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2-02-15 16:24 来源:
【字体:

长江商报(记者 胡梦 韩立山)“这是个痛苦的春节,70岁高龄的父母因心脏病住院,爸爸在元宵节病逝,妈妈住院两个月却因没有o型血做不了手术,我有献血证可惜起不到作用,我乞求血液为妈妈治病,我已经失去了爸爸,不能没有妈妈……”昨日,又一位市民乞求“血源”,而武汉的“血荒”现象已持续了一个多月。

  昨日,多位市民给本报打来电话,质疑武汉暂停互助献血,用血有没有保障?市民的献血激情一日不如一日,有关部门是否要反思?为此,本报记者进行了多方调查,武汉市血液中心也于昨天召开座谈会寻求解决之道。

  “血荒”背后,暗藏信任危机

  昨日,武汉血液中心官方网站上又是一片“红”,所有血型红细胞库存均处于“紧急需求”状态,从去年开始,武汉市几乎所有医疗机构都在组织医护人员和职工献血。

  而武汉市血液中心负责人介绍,从2000年9月开始,武汉市的临床用血主要依靠志愿者的个人献血。武汉每年的临床用血量已经超过45吨,目前,武汉市的个人无偿献血只能满足全市临床用血的60%,其余的40%需向周边城市调剂。

  根据计算,以每人次献血200毫升计算,每年必须有25万人次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才能满足需求。

  “血荒”是一个全国性的普遍现象,献血主力是军人、学生和固定献血者,普通市民很难迈出这一步。市民张先生的看法很有代表性。

  去年,张先生的母亲因外伤入院急需用血,可是他拿着献血证准备申请血液时,被告知时效超过半年,必须重新献血才能享受“亲友互助献血”政策,无奈之下,张先生好不容易找来亲戚才勉强凑够数量,让母亲顺利手术。这件事之后,张先生决定今后不再献血了,“万一哪天我的家人又需要用血,我还是得当时献血,与其这样,我还不如存着。”

  和张先生有一样想法的人不少,但除了有过这些经历的人之外,更多市民是对献血的知识和政策存有疑虑,曾有一项调查显示,超过85%的市民对无偿献血,有偿用血的制度“不满”,更对自己是否遭到“利用”持不确定想法。

  此外,用血地点的限制也让很多人不解,“谁也不能保证在献血地用血,如果不放开,会让很多人失望。”曾经有过这种经历的黄小姐说。

  用血难,让市民心态失衡

  王先生这个春节过得心力交瘁。昨日,他无奈上网发帖,跪求血源为母亲治病。自己是一个献血者,然而当需要用血时才知道,这火红的献血证一点作用也没有。

  王先生的父亲今年73岁,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元宵节前一天,来不及手术的父亲撒手人寰,70岁的母亲也有严重的心脏病,已住院两个月,“其实母亲早就达到了手术标准,可就是因为没有O型血,拖到现在也没法手术。”王先生被告知,无法用“亲友互助献血”为母亲筹得血液,这等于说连最后一点希望也没有了。

  “在这样的困难面前,哪怕有献血的热诚,有再多无奈也只能束手无策,这种痛说不出来。”王先生不希望在失去父亲之后又没了母亲,可等待他的不知道是什么结果。

  王先生的遭遇很多市民都经历过,没有途径买血、也没有途径交换血液是最大的无奈。

  去年三月,周先生也曾为了血液一夜白头。妻子做手术需要血液,可被告知需要“亲友互助献血”,夫妻俩都在武汉打工,没有亲人和朋友,根本凑不足1000cc的血液,最终他花高价在“血头”手中买到了献血证,而如今,能花钱买到献血证也换不回血液了。

  市民七问献血用血政策

  1问:为何我们不知自己的血去了哪里?

  王先生献血超过5次,但最近他总在想,自己的血去了哪里?会不会根本没用到需要帮助的人身上,“我认为可以建立追溯平台,看看自己的血液最终用到了哪里。”

  2问:无偿献血,为何有偿用血?

  曾经很多人质疑血液中心和医院从中牟利,近几年,血液费用问题虽然得到了一些解释,比如血液的采集和保存、运输、检测都需要成本,所以用血需要付费,但市民周先生却认为,这些成本究竟有多高,费用为什么不能公开?只有透明才能有信任。

  3问:为何异地献血不能享受用血政策?

  在哪里献血人们控制不了,也许在外地看到了献血车就会想到献血,这是一种爱心行为,但血液的调配和使用却不能全国打通。

  4问:用血是否存在“潜规则”和浪费现象?

  李先生献血超过1000cc,按照政策,他可以终生无偿用血,在自己需要用血的时候,医生告诉他,除了等待政策调配的血液外,还可以采用自体输血,这样可以不浪费血液资源,但必须自己负担自体输血所需费用,由此,李先生想到,如果大家都等着免费的血用,是否存在浪费现象?

  5问:为何为自己的亲人献血都不行?

  停止“亲友互助献血”后,自己的亲人需要用血却没有办法。为保证血液安全,医院只能通过血液中心调配血液,不能现场献血现场使用。虽然紧急手术用血可以得到保障,但对于择期手术或者因不能手术而要选择保守治疗的人来说,负担很重,特别是经济上的负担,有时需要多花几倍的价格,在检测血液合格的情况下,为什么不能放开现场献血现场使用?

  6问:为何不多设一些献血点?

  武汉的献血点并不多,有时会因为不想跑到商业区或者血液中心去而放弃,为何医院不能多设些献血点,在医院采血也会让人心理上感到安全放心一些。

  7问:为何献血间隔非要半年以上?

  身体恢复不需要半年,但献血法规定献血周期为半年,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献血的供应量,从医学层面分析,4个月已足够保障群众的身体健康。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