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牛内衣大王”要让武汉红桃K重现辉煌
(长江网记者 郝琦 张哲一)三年前,解砾还是武汉科技大学的研一学生,他和他的创业团队在淘宝网上卖保暖内衣,创下半年570万元的销售奇迹。去年8月,他以武汉红桃K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的身份,帮助“红桃K”全面进军电子商务。解砾说,希望凭借自己的创业经验,帮助这家沉寂已久的老牌民企重现往日辉煌。
解砾(右一)与员工交流 长江网记者 张哲一/摄
“最牛内衣大王”再度上演销售奇迹
2010年,红桃K集团董事长谢圣明在一次报告会上,听到了解砾的创业故事,主动找到这位“最牛内衣大王”,电子商务这个共同的话题,让两人一见如故。随后,红桃K集团开始与解砾接触,探索双方在电子商务方面合作事宜。
“谢总当时对我说,你卖内衣,只能在秋冬季节,不如来跟我一起干”,解砾说。2011年,红桃K集团与自己创立的纯派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成立了全新的电子商务公司,携手闯荡商机无限的电子商务。
在解砾加盟前,红桃K的网络市场份额几乎为零。2011年8月,解砾带着他的新团队,从开设店铺、上传商品,到建立分销网络、宣传推广,在这片荒漠上“开疆拓土”。为在淘宝上推广品牌,解砾曾多次前往杭州,找到淘宝网食品区负责人,反复向对方介绍产品、咨询经验。几次后,对方被解砾的执着所感动,给他传授了不少吸引买家、提高排名的技巧。
半年后,解砾和他团队的努力终于开花结果,产品销量迅猛递增。红桃的K生血剂,打破阿胶产品长期在淘宝网造血产品类“一统天下”的局面。今年2月份,红桃K已进入淘宝网同类产品“第一梯队”品牌,并被授予“KA”客户(意为“重点客户”),同时,红桃K的产品在京东、卓越、拍拍等各大网店平台上,销量始终处于同类产品前5位,三年前的销售奇迹再度上演。
开始“二次创业” 重启搁浅网商项目
从一名穷学生,到现在身价千万的富豪,解砾的心境有什么样的变化?他告诉长江网记者说,自己感觉还在创业,只不过是转了个弯,一切从头开始。幸运的是,自己之前积累的创业模式和经验,还可以再次利用。
红桃K给解砾开出的年薪高达50万元,而解砾并没有满足。他说,人的奋斗目标应该是阶段性的,当到达一座山峰,就会看到更高的。目前,他希望能让红桃K电子商务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后顺利上市,让这个品牌重现光辉。
解砾说,自己过去创业,没有人来指导,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由于资金紧张,创业之初,他时常会担心进一批货后,还有没有钱付房租,每天提心吊胆。“现在有公司支持,资金、货源、人员的问题都解决了”,解砾表示,目前自己考虑得最多的是如何把公司闲置的资源变现盘活,创造新的价值。
据了解,早在2001年,红桃K就曾进行过电子商务的探索,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开发独立的电子商务平台,并根据全球一流的战略咨询机构——罗兰贝格公司为自己量身打造发展战略,从宝洁等世界500强企业引进人才,但过于超前的管理理念在公司陈旧的管理模式下“水土不服”,该计划付之东流。
解砾透露,在成功借助淘宝等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打响品牌后,红桃K打算于今年6月,重启这个名为“健康一家”的项目。“这个平台将展示红桃K的全部产品,包括生血剂、营养食品和化妆品,客户可以直接在上面付款购买。”
电子商务“荒蛮时代”结束 当前竞争须靠创新
上大学时,解砾的创业生涯就丰富多彩。大二时,他在宿舍买了一台洗衣店,帮同学收费洗衣。暑假后,大量新生报到,他从中嗅到商机,买回竹席、塑料桶卖给新生,他的经商行为,让他在学校小有名气,乃至在解砾担任学生会主席后,同学们都戏称他为“竹席”主席。大四毕业后,解砾在汉正街批发了一些小百货,跑到上海去卖。
2009年,解砾在读研期间接触了电子商务,他的创业激情更加一发不可收拾,从网上卖书到卖内衣,他总能一路披荆斩棘、高歌猛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解砾曾满怀豪情地表示,想在大学生创业群体里复制自己的成功模式。
但现在,解砾对创业又有了新的见解,“并不是有热情、有货源、肯吃苦,就一定能成功”,解砾告诉本网记者,当年电子商务竞争的核心在于谁有最好的货源,但随着环境的变化,竞争逐渐加剧,“有货就能卖”的时代已经过去。
现在,电子商务的模式已经成熟,《网络创业教科书》随处可见,创业者可以不像我们那时,一边摸索一边前进,但取而代之的是,在激烈的竞争下,创业者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撑,并在产品和营销模式上进行创新。
念旧千万富翁 邀请恩师一同创业
尽管公司安排了独立办公室,但解砾坚持和其他员工一起在大厅办公。“别看只隔一道门,却隔断了跟大家的交流”,解砾笑着说。
解砾走路的速度很快,在偌大的厅里,他的身影不时闪现在各处,有工作要布置、有事情要询问,他直接走到下属身边交代,半个小时里,他的屁股基本上没沾过板凳。
“在工作上,解砾很有亲和力,在生活中,他也是个念旧的人。”红桃K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汪世泽说。解砾当年在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读大二时,想组织一场“高校科技文化节”活动,他直接找到时任学校副院长的汪世泽,递交了一份方案,寻求校方支持。
按照流程,汪世泽大可将方案转给校团委,但他细心地发现,这份方案做得非常详细,仅部门一项,就设有外联部、执行部、财务部等。“我当时觉得这个做方案的学生,具有做企业家的素质”,汪世泽决定亲自帮助解砾,他运用学校资源和自己的关系网络,帮解砾拉赞助、请嘉宾,让活动成功举行。
后来,因人事变动,汪世泽离开领导岗位,来到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任教。这时,已创业成功的解砾找到这位曾经帮助过自己的恩师,邀请他加入自己的创业团队,充当自己的“智囊”。
解砾早年父母离异,跟着母亲长大,汪世泽的女儿年龄又与解砾相仿。几年下来,汪世泽对解砾已是“亦师亦亲”的存在。“解砾毕竟还是年轻人,遇事有时难免急躁,这时就需要我们这些老家伙点醒一下。”汪世泽说:“但我还是为他而骄傲。”
责编:郝琦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