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户部巷小吃起纷争 市民较真“不讲究”陋习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2-03-10 14:38 来源:
【字体:
(武汉晨报)现场制作糯米包油条,食客要求换双新手套,却遭摊贩拒绝,双方险些为此动粗。昨日上午,江城名片——户部巷小吃一条街上发生了这起尴尬事。

    记者采访中发现,这里的摊主们在制售小吃过程中,常存在一次性手套、口罩使用率不高,边收钱边抓食物等不讲究、不文明的习惯,这直接影响了户部巷小吃在广大食客心中的品牌形象。

    一只手套起纷争 摊主不以为然

    汉口食客张先生介绍,昨天上午10时,他和同事特意到户部巷解馋,在一家摊点前点了份糯米包油条。守摊的是一名40多岁的男老板,手中正掐着一把菜薹。见生意上门,他赶紧放下手中的活来包油条。当时,菜薹就堆在包油条的案板一侧。

    “糯米包油条是直接进嘴的,菜薹是生的,两者怎么可以放在一起呢?”现场那景象让张先生挺倒胃口。

    男老板随后抓起一双有些破损的一次性透明手套,要去抓糯米,被他当场制止,“麻烦换一下手套!”

    男老板有些不耐烦,但还是应声换了一只。当张先生坚持要换另一只手套时,男老板狠狠将糯米扔回木桶,甩出一句“不卖了”。双方由此发生争执,幸亏旁边有人劝阻,才未酿成冲突。

    昨天下午,记者见到了当事摊点的汪姓老板娘,接待张先生的正是她的丈夫。汪女士说,张先生后来找到户部巷管委会投诉,她也向对方道了歉。

    采访中,一对情侣前来买吃的。记者注意到,汪女士操作中并没有戴上口罩。“这样不戴口罩,会不会将唾沫带进食物?”

    “戴口罩太闷了!”汪不以为然地说,“你看别家,很多人连手套都不戴,我家还算是卫生的。”

    汪认为,吃小吃,就不能太讲究。从成本来说,一份糯米包油条,卖4元,换双一次性新手套,要花0.5元。“太讲究,我们根本搞不起!”

    对此,张先生则认为,生熟分开是基本常识,户部巷小吃作为武汉市的名片和窗口,制作食物时,应该特别注重卫生。

    摊贩素质有高低,管理者叫难

    “户部巷的经营业态零散,加上从业小贩素质问题,一些卫生习惯的确和规范化的食品卫生管理存在差距。”户部巷管委会何主任说,最近几年,户部巷几乎每个月,都要举办卫生操作培训,免费发放口罩等,要求商户规范化。但客观上,还是存在很多卫生陋习。小吃行业门槛低,管委会也无法时刻盯着。

    “这还是一个素质问题”,武昌药品食品监督所副所长王浩说,街头小吃,尤其是直接入口的食物,个人应该保持整洁,不能戴首饰、涂指甲油,要持健康证上岗。为避免污染,收银和制作食物的人员必须分开。食客就餐区和食物制作区,也应该分开,中间起码要用塑钢玻璃罩隔离开。直接入口食物,肯定应该用无损的一次性手套,而且不得重复使用。王浩说规范小吃排档,被列为2012年武汉市政府“十件实事”之一。目前监管部门正加大力度进行市场巡视。

    社会学家:武汉人在细节上还不够讲究

    “小事不小!”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尚重生说,这起小事,反映出武汉市的服务行业,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方面,依然和国内发达城市有差距。武汉要向国际化大都市迈进,还有很多精细化的工作要做。

    尚重生说,武汉餐饮很发达,尤其是夜市、小吃繁荣,但和杭州等地相比,依然在卫生细节管理上差距不小。

    尚重生认为,武汉人的细节意识、讲究意识,还有待提高。这其实和早年粗犷的码头文化有关,即“做什么都是大大咧咧的,满不在乎”。另一方面,由于小吃行业从业门槛不高,精品意识、卫生习惯欠缺。

    户部巷是武汉市的一个窗口地带,有很多外地旅游者。武汉要整体提升服务行业的形象,可由政府卫生部门牵头,对这些从业者积极引导,对他们进行培训。

责编 吴蕾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