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探访武汉“无蚊之地” 小巷深处家家无纱窗
记者观察:小巷深处家家无纱窗
5月31日下午,记者在一位热心市民的带领下,从汉口大洋百货旁的民生路花楼街路口,开始了这段寻找无蚊社区之旅。
这位热心市民向记者介绍,她84岁的奶奶和56岁的姑姑一直住在大蔡家巷社区,几十年来从未用过纱窗、蚊帐,夏日晚上开着窗子睡觉,也没有蚊子咬人。
一走进花楼街,记者发现街道两旁大都是两三层的老式居民楼,家家户户都没有安装纱窗。拐了三道弯之后,记者看到了大蔡家巷的路牌,这条巷子大约只有一米多宽,普通的汽车根本开不进来,巷子的路面均为水泥路面。
记者走进大蔡家巷73号,84岁高龄的陈奶奶家中,听到记者问有没有蚊子,老人家一个劲地摇头。她说,这几年还偶而“发现”一两只蚊子,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根本没有,老人家回忆,那时在外面乘凉睡觉,根本不用蚊帐。
陈奶奶告诉记者,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嫁到大蔡家巷以来,她已在这里居住了近60年了。
记者观察到,陈奶奶家也没有安装纱窗。记者问到为何不装,老人回答“没有蚊子没必要,这样空气还好些”。记者看到, 虽然没有纱窗,屋内也没看到蚊蝇飞舞的景象。
据了解,陈奶奶的儿子和孙女,前几年搬到了古田一路居住,一到夏天,那里的蚊子多得吓人,孙女每年都要到奶奶家“避蚊”。
民间说法:“铁路内”地势高所以无蚊
随后,记者来到陈奶奶的女儿谭女士家中。谭女士居住在附近的一间平房里,记者观察到,这间平房虽然采光较差,但同样没有安装纱窗。谈起这里为何没有蚊子,在大蔡家巷常住的谭女士说得“头头是道”。
她告诉记者,以前汉口有“铁路内”、“铁路外”的说法。铁路内靠近长江地势较高,排水较好,很少有渍水,人口极为密集,花花草草很少,所以蚊子少;而“铁路外”的新城区地势低,在解放前还是一片沼泽,所以蚊子孳生。
记者注意到,虽然5月29日才下过一整天的大雨,但大蔡家巷里完全没有积水,干干的水泥路面很是清爽,空地很少,没有住家种花种草。
记者随后来到大蔡家巷所属的大龙社区居民服务中心 ,社区负责卫生的刘主任证实了谭女士的说法。他告诉记者,整个大龙社区都是一个“无蚊社区”,不但安装纱窗的很少,晚上睡觉连蚊香也不用点。
记者问,这里为何不种花种草搞绿化。刘主任说,不是不想种,而是居住空间太狭窄了,大龙社区面积不到0.1平方公里,却有3000多户居民,每家的居住面积一般只有十来平方米,只能保证基本生活需求,而且这里的巷子特别窄,基本上没有空地,种了花,通行就成问题了。于是这里的居民几十年来约定俗成,都没有种花种草。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