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庸问责武汉风暴 供需两难困扰新城区工业园
昨晚,大众评委现场举牌。 记者 周超 摄 实习生 刘畅
【暗访视频】
位于蔡甸区的常福工业园区域,部分土地原是龙王村村民吴承飞的承包地,因为工业园区建设土地被征用。如今他们一家已在临时安置的活动板房中住了快2年。像吴承飞这种情况的村民在龙王村还有几十户,其中也不乏正值壮年的劳动力。吴承飞表示:希望村里对我们进行技术培训,让我们有一技之长,能到工业园区里上班。
而武汉百利恒运动用品有限公司是去年落户黄陂前川新城工业园的一家生产运动器材的企业,产品70%出口欧美市场,年产值近亿元。这家企业现有员工150多人,二期生产建成后用工数将达到500人。尽管企业目前一线员工工资已经与中心城区持平,但用工缺口仍然很大。企业曾在区电视台和相关网站上发布过招工广告,但招工效果并不好。
同样受到用工限制的还有2008年第一家落户园区的武汉晨龙电子有限公司。这家代理加工名表机芯的外资企业常年用工量达到1800人,但是现在用工荒导致企业不得不把大量订单转移到恩施分厂生产,加大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晨龙公司行政部胡主任表示:企业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我们也打过报告,政府不是不管,就是效率不高。
【问政官员】
蔡甸区区长彭巧娣:一边是“用工荒”,一边是“求职难”,这是需求结构性矛盾。蔡甸区政府将着重从两方面入手解决,一是针对企业用工需求,对失地农民进行订单式培训,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技工人才。二是政府将通过春风行动等活动进行对接型职业介绍。
黄陂区区长吴祖云:新城工业园由于入驻企业少,缺乏聚集效应。我们一方面要加快推动新城工业园的重新规划建设,同时会为已入驻的3家企业提供各方面的保障。回去后就将与劳动局商量研究解决方案,为企业切实解决这个难题,为他们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