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开国中将遗孀18年资助50余名山区孩子读书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2-07-07 15:08 来源:
【字体:

  

  (楚天都市报)这是一个开国中将的遗孀与50余名寒门学子的故事。

  默默资助贫困学生18年,92岁的刘迪老人如今最满足的,就是坐在窗下,捧着100余封受助学生的来信慢慢看。虽然,那些孩子们都不知道信的那头,寄钱来的好心人是谁。

  刘迪,开国中将、原武汉军区第一政治委员李成芳的夫人。她曾任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1983年离休,现享受副省级待遇。

  1994年起,刘迪每年都会拿出一个月的工资,资助贫困学生,18年来从未间断,资助金额随工资调整一起上浮。但她却从未与受助学生见面,甚至连信都很少回。

  一张张信笺已泛黄,有的字迹也开始模糊。看着这些信,老人一脸慈祥,这是她具有特殊意义的一笔财富。

  发现孩子读书难老人坐不住

  学生来信称她“叔叔、阿姨”

  花白的头发整齐地向后梳着,清癯的脸庞戴着一副老花镜,显得精神矍铄。当记者来到位于武昌东湖畔的刘老家中时,她正在翻阅报纸。“你们好,快过来坐。”见到记者,老人站起来打招呼,声音不高,但是很温和。

  报纸,是刘老最初与贫困学生们相连的纽带。1994年的一天,74岁的刘老在看报纸时,发现农村的孩子们仍然面临着“读书难”的问题。孩子们没有文化怎么行?老人坐不住了,她马上给自己制定了一个计划:每年拿出一个月的工资资助贫困学生。

  最初的几年,刘老通过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将资助对象定为恩施或黄冈等省内山区的农村女生。2000年前后,她认为,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已逐步完善,农村困难的孩子们如今面临的是义务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的这一段。于是,她将自己的资助对象改为高中生。

  刘老的儿子李晓景介绍,母亲对被资助的学生很有感情,每当收到孩子们的信,她都会看上好几遍,而后整整齐齐保存好。但是,她却很少会回信,一来因为她年事已高,提笔写字不便,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她考虑到,现在的孩子自尊心都很强,她担心自己的回信会被其他学生看到,让受助的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因此,她一直默默关心着这些孩子,但却不愿将善举示人。

  因此,在孩子们给刘老的信中,有不少学生根本不知道她的个人情况,在信中称呼她为“先生”、“叔叔”、“阿姨”。在孩子们的猜想中,资助他们的好心人时而是一位老教师,时而是一位老干部,但是“一定是充满爱心的好人”,是“慈祥可亲的奶奶”,也是“传递爱心和感恩精神的人”。信件中,有孩子们附上的千纸鹤,也有孩子们寄来的期末考试成绩单。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