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价1.6万还价到1.35万 商家明码标价成摆设
明码标价大多成摆设
尽管目前武汉各大商场、家电卖场、家具大卖场都实行的是明码标价,但顾客习惯“讨价还价”。前日,在武昌街道口一家百货商场女装区,一服装品牌今夏新款连衣裙标价1988元,记者问,能否打折?促销员说,可以打9折。记者称打折太少。促销员称,她可以请示一下她的主管,争取拿到8.8折。
类似的现象同样存在于家电卖场。今年五一期间,消费者徐琳看中一知名品牌的煤气灶、抽油烟机、消毒柜,按家电卖场标价签上的价格,一算要1.4万元。徐琳耐着性子与促销员砍价,最终以1.15万元成交。而她在一家居卖场买一套沙发,标价签上是1.6万元,她与促销员交锋不下三次,终于把价格砍到1.35万元。
明码实价受多因素制约
为何商家就不愿明码实价呢?武汉本地一家知名家电卖场企划部负责人介绍,一件家电产品的具体标价并不是卖场完全说了算,而是取决于家电生产商和供应商,卖场同时也会参考对手卖场的标价。大多数供应商或厂家在卖场均自行派驻了促销员,为了拉动本产品的销售和提升促销员的效益,都有可能动用价格杠杆以留住消费者。
明码标价成摆设的现象,还与商场的经营方式有关。以武汉市场上的家具为例,大多数实行代理制。如果代理商以4折结算,即100元的商品只需40元即可与厂家结算,那么剩下的60元就有一定的还价空间。
武汉的百货商场,则大多数以直营和托管为主。这两种方式对价格的管理相对较严,但为何百货商场仍不时可见“讨价还价”呢?原来,由于百货商场竞争激烈,商场为了留住客户,往往对贵宾客户给予一定的优惠折扣。最常见的是营业员用自身的贵宾卡为顾客打折。但也有一些背着商场管理者私下谈价成交的。
明码实价离我们还有多远
一些消费者呼吁,大卖场要从明码标价向明码实价转变。
2009年,国家发改委联合中消协也曾呼吁明码实价。国内已有城市开始尝试明码实价。今年五月,南京、无锡等地试行明码实价;我省宜昌夷陵区也开始在大型零售超市、药店试点“明码实价示范店”。
武汉市物价局人士介绍,经营者如不明码标价,最高将被罚款5000元。今年,武汉市除了进一步规范商家的明码标价行为,还将推进明码实价试点工作,在相关行业打造明码实价示范单位,鼓励商家标什么价、卖什么价。
责编 吴蕾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