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中利董事长汪潮涌:要让实体经济更赚钱
这与温州人的性格不相符。温州人非常务实,基本上不做投机性的投资。但在实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获利性减少。他手上有资金没有其他出路,最后只能做选择,立即做一些炒房团或者炒股团,造成了很大的泡沫和扭曲。
华泰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梓木:
现在有些人不愿意做实体经济,原因很简单。就是资本是逐利的。当虚拟经济利润超过实体经济利润的时候,就投虚拟经济,因为做虚拟经济风险相对小一些。反之,如果实体经济更有“赚钱效应”,则大家都会蜂拥而至。
钱虽然不能创造价值,但是却被记录为成本。比如企业生产一个成品,首先是买生产资料,付出人力成本。下面则是银行贷款,利息作为商品价格的要素,价格是非常高的。企业偿还了现有的成本后,实体经济本没多少利润,但就算是没有利润,还得还给银行的高额利息。
一创摩根CEO贝多广:
我都不挣钱了,不能吃饭了,还得还贷。如果虚拟经济不是有效发展,而是畸形发展,不仅增加了企业的负担和成本,还导致大量资金从实体经济出逃。
现在很多企业投了银行、保险、证券,但是他们并不懂,因为很多人投,很看好,很热闹,就进去了。
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始合伙人沈南鹏:
中国的制造业产能过剩。一些做实体的企业找不到转型出路,本来就可以把企业给卖了,投到服务行业,医疗行业。有很多企业专门做投资行业,发展得比以前更好。
不过现在最显著的问题是,很多上市公司,实业已经发展得很好了,但还是选择去放高利贷逐利。炒作虚拟经济,不能盲目,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现在很多企业投了银行、保险、证券,但是他们并不懂,因为很多人投,很看好,很热闹,就进去了。
银行追逐暴利,“输血”变“抽血”
信中利资本集团创始人汪潮涌:
过去4年每年银行利润增长超过32%,但储户却是负增长负回报。
金融和实体经济其实谁也离不开谁,但是现在金融出现了问题,银行的贷款都丢向了大国企,所以需要资金的民营企业,民营企业拿不到钱,这使得银行在实体经济里面没有起到一个很好的服务功能,反而是抽血的功能。
银行的暴利再加上高额的税收增长,使得中国的实体经济成不了气候,这影响了企业的竞争力,影响了消费的能力。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张军:
银行给企业贷款都是评级,问的是行业凭什么存在?从国外引进的吗?贷款利率的高低,是靠抵押物来决定。
美国的金融市场里,直接融资占50%以上,通过发债交易可以使融资成本降低很多个百分点。而我们现在证券、保险、信托加起来大概20万亿,这个结构是严重有问题的,中国的金融体系必须动大手术进行改革,把发动机打造好,拖的时间越久,中国经济的问题会越严重,现在高利贷只是暂时的。
关敬如:
我国的金融是走在前面,而实体经济大多靠政府投资,政府带动了企业的发展,这个繁荣是非常虚拟的。
我们的银行是支持国有企业,这个经济实际上在国家的支持下推动的,其实我们的民营企业也需要呵护。
银行的暴利再加上高额税收增长,使得中国的实体经济成不了气候,这影响了企业的竞争力。
中国金融体系必须动大手术进行改革。
金融回归“正道”需要创新
关敬如:
实体经济最有代表的是制造业,目前制造业产能过剩,其实是低端制造业过剩,而中端不足,高端基本没有。
制造业要自身调整,然后大的金融机构来支持中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小的支持低端的淘汰转型,要建立这样一个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机制和路径。
汪潮涌:
中国金融业为实体经济更好服务,需要金融业的体制机制改革。
对银行业来说,要利率市场化;股市方面,不应只有圈钱的功能,应该在融资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好途径,同时规范资本市场,发挥资本市场的投资功能、交易功能以及避险功能等。
王梓木:
不要忘了,金融的利润源泉一定是来自于实体,服务是立命之本。建议金融业一要贴近实体,二要创新服务,三要持续改革,四要完善自我。
沈南鹏:
金融业须持续金融创新,让金融创新在大的体制机制还没改变下也能带来不错的盈利;二是要提高专业化水平,把自己的核心服务能力提升起来。
张军:
中国经济走过了30年,要升级换代,产业要升级,各种方式要升级。后30年怎么走很重要,中国金融业不仅要考虑回归实体的问题,更应考虑的是如何实现自身的创新,市场化改革是一个必然的方向。
中国金融业如何能为实体经济更好服务?
不要忘了,金融的利润源泉一定是来自于实体,服务是立命之本。
【嘉宾专访】
“现在,我们越来越看重华中市场,特别是像武汉这样的中心城市,随着投资环境的改善和上市门槛的降低,武汉的优势逐渐显现出来。”站在一个投资专家的角度,信中利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汪潮涌对武汉未来资本市场的发展充满信心。
去年,信中利联合汉冶公司在武汉成立汉信资本,募集资金20亿元,专注华中地区民营企业及武汉东湖国家高新区科技企业。此前,信中利投资过武汉的一些项目,如同济药业、华工光电实验室等。
汪潮涌说,投资就是投人,市场融资环境的好坏,政府审批服务效率的高低,归根到底还是落实到人。现在,武汉越来越注重营造重商的气氛。更可喜的是,武汉的宜居环境和市容面貌也在不断变化,生活成本在全国省份城市来说还处于洼地,这都是吸引企业进驻武汉的资本和优势。
武汉上市的企业不到60家,而北京中关村有将近300家。汪潮涌认为武汉无论是创业的成功率还是上市比例都是偏低的。他说,在这60多家上市公司中,有真正PE、VC投资的不到十家,这样就会影响到投资人的热情,也是近些年来国内的PE、VC来武汉比较少的原因。
“现在,创业板开板之后,上市公司的标准、门槛都降低了,大家发现武汉还是有一些企业,经过几轮融资提升规模后可以上市,所以我们在武汉成立了汉信资本,现在联想也来武汉了,就形成了一种投资的气候和氛围。”汪潮涌说。
(记者胡孙华)
“保险行业,特别是寿险是一块,有点走偏了。”昨日,华泰保险老大王梓木欣然接受采访,并邀请记者“坐着聊”。他遗憾地表示,中国的保险业显然错误定位了自己的功能,过度放大了理财,而减弱了其风险保障功能。
王梓木告诉记者,今年寿险出现大幅度下滑,并产生退保潮。原因之一就是它的收益和成本不匹配了。“去年整个资本保险业的投资收益率3.5%左右,远远大于它的成本取得,现在整个保险业面临着回归风险保障的历史性转折点,保险到底是干什么的?一定要把职责搞清楚,所以不能脱离实业”。
王梓木坦言,现在保险宣传都很好,所以购买者把期望值都放得很高,结果市场反应却不尽然,使得大家对保险产生逆反心理。其实,保险收益本来就不应该很高,它应该是最保守的,投资的投向也应该最没风险。“要想得到高收益,就不要买保险,选择炒股、私募投资等风险较大的更合适”。
同样道理,王梓木认为,对于现在讨论的较多的险企资金的运用,也应该选择较为安全的方式。“这次来武汉,还专门向负责同事了解了一下具体情况。”他透露,目前,华泰已经在武汉进行了保障房项目的投资,金额高达70亿元。“具体能做多少套我不清楚,但这个数字应该还是能保证一些住户解决问题的”。
而对于现在热门的武汉科技型企业,王梓木表示,目前他们和科技部合作推出科技保险,通过用财产保险产品、寿险和健康险产品、信用保险系列产品多方位、全过程地保障高新技术企业在生产、研发、人员、贸易链、信用链等方面的风险,以提高高新技术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能力。
责编:曾伟龙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