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武汉老巷风情:家住兰陵路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2-07-20 08:42 来源:
【字体:

  繁盛与落寞 兰陵路会记得

  在一个地方住久了,会舍不得离开。反过来呢,路若有知,对于你的离开,是不是也会黯然?道路无言,但是,那些花开花谢云卷云舒,那些繁盛与落寞的瞬间,它会记得。

  口味变迁小桃园

    最近,关于小桃园要拆迁的消息沸沸扬扬。记者专程采访小桃园,得到的答复很官方,暂时还不会。

    在兰陵路和汉口胜利街转角,就是被称为煨汤专家的中华老字号小桃园。“小桃园”原名“筱陶袁”,1948年由陶、袁两小贩经营起步,一路走来,经历了六十多年的沧桑。

    现在的小桃园门朝胜利街开,最初小桃园的门却是向着兰陵路方向的。“一人行”说,都知道小桃园的鸡汤好喝,其实在他小时候,这里的排骨汤、牛肉汤和八卦汤(乌龟汤)也受人欢迎。五六十年代,肉食凭票供应,喝汤不是天天都有的事。通常是家中来了外地亲戚,父母会让他到小桃园打碗汤。八卦汤要九角钱一碗,太贵,便买4角5分的排骨汤或者5角5分的牛肉汤。店员见你拿着钢精锅,便心领神会,多给些汤水。但是,这样一锅汤给一大家子人吃还是不够,还得再添些萝卜,再端上桌。

    70年代,小桃园生意火爆。喝碗鸡汤,还要等座位。再后来,吃肉喝汤成了平常事,他到小桃园就少了。

    采访那天,小桃园门前放着几块牌子,一块隆重推荐招牌菜:瓦罐鸡汤和油酥饼,一块推介谢师宴,上面的菜名极富彩头,如重师谢亲双味虾,金汤飞黄腾达鱼等等。

    忽然想念,九十年代末,我自己慕名来喝鸡汤的情景,黑幽幽的屋子,只有一罐罐鸡汤咕嘟咕嘟冒着泡。那时我年轻,服务员好老,如今我老了,小桃园的服务员正年轻。

  离开的中南剧场

  走进兰陵路83号,一辆黄蚂蚁搬家公司的汽车停在操场上,几个工人正哼哧哼哧地往下搬桌椅。两个江岸区教师进修学校的老师在旁边照顾着。这里又换了主人。

    之前这里是二十中的校舍,还能看出学校搬走百步亭之前的模样。院落不大,有一栋大综合楼,被爬墙虎覆盖,有一个操场,一个篮球场。一排排的教室,门前插着小牌,写着班级的名称。

    在二十中之前,这里曾是享誉三镇的中南剧场。它的前身是辛亥名人刘玉堂等于1924年建造的光明大戏院。因为舞台是旋转式,而且舞池庞大,设施齐全,在武汉剧院和湖北剧场建成前,这里就是武汉市最好的剧场。

    站在如今这块看似简陋的地方,我试图想像,1934年梅兰芳来此演出时,人们爆发出怎样的欢呼声,却发现并不容易。

    63岁的汉网网友“一人行”儿时就住在剧场对面的兰陵村。剧场虽然难觅踪影,但还存活在他的记忆里。

    五六十年代,中南剧场售票处由大门上三步台阶,里面是大厅,售票窗口一字排开。墙上悬挂着谢芳、赵丹等明星照片,相当气派。

    “一人行”还记得,剧场里有一个哑巴画师,人很好。剧场不满座时,“一人行”和小伙伴会与画师和门卫周旋。中场休息后,他们会放两三个小孩进去,但吩咐不准吵闹,只准坐后排。年幼的“一人行”因此免费看了许多半截剧,如《货郎和小姐》等等。

    1966年以前,中南剧场除上演话剧和歌舞剧,也放映电影,特别是外国影片,如《第十二夜》、《巴格达的窃贼》、《科伦上尉》、《三剑客》、《警察与小偷》、《复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等。

    如今的中南剧场迁到京汉大道。采访的那几天,由舞蹈奇才金星和京剧名伶关栋天跨界演出的话剧《尴尬》正在上演。中南剧场并未消亡,只是换了形式存在。可是,老兰陵路人提到中南剧场,还是会流露出伤感。

责编:宋菁

一周热门